



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 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 2~3 周内,而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4 周的腹泻,或间歇期在 2~4 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1、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慢性腹泻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和功能性腹泻。
2、危险因素:(1)生活方式:如饮食规律、情绪、气候及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等。(2)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3)药物因素。正常人每 24 小时约有 9 L 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 2 L 来自饮食,7 L 来自消化道和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小肠可吸收其中 90%的水分,仅有 1~2 L 排至结肠,结肠又可吸收其中 90%水分,最终仅有 0.1~0.2 L 水分随粪便排出。如胃肠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粪便中水分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 3%~5%的人群患过慢性腹泻。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1]。
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1、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 4 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2、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3、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也可按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即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1-05-31
1. 钟英强. 慢性腹泻与功能性胃肠病[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0): 774⁃777.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10.005.Zhong YQ. Chronic diarrhea an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J]. Chin J Gen Pract, 2018, 17(10): 774⁃ 777.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10.005.
2. 刘凯杰, 王红 . 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0): 770⁃773.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8.10.004.Liu KJ, Wang 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rrhea[J]. Chin J Gen Pract, 2018, 17(10): 770⁃773. DOI: 10.3760 /cma.j.issn.1671⁃7368.2018.10.004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