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全球指南-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指南,强调病因学的诊断,对治疗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强调一般处理和病因学治疗,添加预防内容。
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天排便 3 次或 3 次以上,总量超过 250 g,持续时间不超过 2 周的腹泻。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本词条主要描述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儿童的详见「急性感染性腹泻(儿童)」。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见表1。
感染性腹泻呈高流行性和高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球每天有数千万人罹患腹泻病,每年发生腹泻病达 17 亿例次,其中有 220 万例患者因严重腹泻而死亡[1-2]。
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3-4]。
2、根据我国部分省市的腹泻病疾病负担社区调查研究资料,全人口腹泻病发病率为 0.17~0.70 次/人年,5 岁以下儿童则为 2.50~3.38 次/人年[3]。感染性腹泻一般表现为散发,也经常有暴发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霍乱为甲类传染病;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乙类传染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丙类传染病。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3-05-04
3. 林玫, 董柏青.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675-677.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