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so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14年4月2日|修改日期:2015年11月16日
本品主要成份为兰索拉唑。其化学名称:(±)-2[[[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 H-苯并咪唑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14F3N3O2S
分子量:369.36
饭前服用。对于胃溃疡...登录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登录
对本品各成份过敏者禁用。
正在服用硫酸阿扎那韦的患者禁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1. 警告胃癌对兰索...登录
兰索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本药分布于胃粘膜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后,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物。这种代谢物与存在于酸生成部位的 H + ,K + -ATP 酶的巯基结合,通过抑制 H + ,K + -ATP 酶的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
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药后 24 小时内对基础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健康成人 1 次 30 mg,一日 2 次静脉给药,可见持续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
有报道在酸性条件下,血液凝固与血小板聚集受到很大损害。血液凝固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被胃蛋白酶溶解。本药通过升高胃内 pH 值而改善血液凝固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而发挥抑制出血的作用。另外,在酸性条件下,胃的损伤粘膜的修复受到抑制,本药通过抑制酸分泌而使胃內 pH 值上升,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
兰索拉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个体差异。健康成人空腹单次口服 30 mg,Tmax(达峰时间)为 1.5~2.2 h,Cmax(达峰浓度)为 0.75~1.15 mg/L,T1/2(半衰期)为 1.3~1.7 h。兰索拉唑在肝内被代谢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和尿排泄,尿中测不出原形药物,全部为代谢产物。至服用后 24 小时为止,其尿中排泄率为 13.1~14.3%。兰索拉唑在体内无蓄积性。
老年患者
老年人兰索拉唑的清除能力下降,消除半衰期增加约 50%至 100%。由于老年人平均半衰期维持在 1.9 至 2.9 小时之间,因此不会导致每日一次重复给药后的兰索拉唑蓄积。老年人的血浆峰浓度没有增加。
肾功能不全患者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 60 毫克兰索拉唑后,血浆蛋白减少了 1%至 1.5%。肾功能不全患者消除半衰期缩短,总 AUC(游离和结合)降低。但在血浆中游离兰索拉唑的 AUC 与肾功能不全的程度无关,肾功能不全患者和肾功能正常者之间的 Cmax 和 Tmax 没有差别。
肝功能不全患者
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兰索拉唑的血浆半衰期从 1.5 小时延长到 3.2~7.2 小时。与正常人相比,肝功能受损患者的平均 AUC 的增加高达 500%。所以严重肝损伤患者的剂量需减少。
性别
对接受兰索拉唑的 12 名男性和 6 名女性健康受试者进行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和胃内 pH 值的结果无性别差异。
遗传毒性:
Ames 试验、大鼠肝细胞程序外 DNA 合成试验以及小鼠微核试验、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为阳性。
生殖毒性:
口服兰索拉唑 150 mg/kg/天(按体表面积换算,相当于人用剂量的 40 倍),对大鼠生殖能力和生殖行为没有影响。致畸研究显示,妊娠大鼠口服兰索拉唑 150 mg/kg/天,妊娠兔口服兰索拉唑 30 mg/kg/天(按体表面积换算,相当于人用剂量的 16 倍),对胎仔没有致畸作用。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大鼠乳汁分泌。
致癌性:
SD 大鼠连续 24 个月口服兰索拉唑 5~150 mg/kg/天,结果显示兰索拉唑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发胃肠嗜铬样(ECL)细胞增生和良性 ECL 细胞瘤;受试动物胃出现肠上皮化生的频率增加。雄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腺瘤发生率以剂量相关方式增加。
CD-1 小鼠连续 24 个月口服兰索拉唑 15~600 mg/kg(按体表面积换算,相当于人用量的 2-80 倍),结果兰索拉唑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发 ECL 细胞增生,给药小鼠肝脏肿瘤发生率升高。300 和 600 mg/kg/天组雄性小鼠和 150~600 mg/kg/天组雌性小鼠肿瘤的发生率超过了该品系小鼠历史肿瘤的发生率范围。给予兰索拉唑 75~600 mg/kg/天小鼠发生睾丸网腺瘤。
网页版仅展示部分,【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等】使用微信扫一扫,在用药助手 App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