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iclaz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10年2月10日|修改日期:2020年6月8日
本品的主要成份为格列齐特。
其化学名称:1-(3-氨杂双环[3.3.0]-辛基)-3-对甲苯磺酰脲。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5H21N3O3S
分子量:323.41
30 mg
每日 1 次,剂量为 30 至 120 mg(1 至 4 片),建议于早餐时服用。建议吞服。如某日忘记服用药物,第二日服药剂量不得增加。与所有降血糖药一样,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整剂量。*首次剂量:...登录
用于单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减轻体重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的成人2 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缺乏怀孕妇女使用格列齐特的资料十分有限(少于 300 例),使用其他磺脲类药物的资料也很少。在动物中,格列齐特非致畸(参见【药理毒理】)。但仍建议在妊娠期间避免使用格列齐特。为降低与未控制糖尿病中先天性畸形的危险,在怀孕前必须控制糖尿病。
妊娠期间口服降糖药不适用,因此胰岛素作为糖尿病的治疗的首选。建议从计划要怀孕的时候或发现怀孕的时候,将口服降糖药物改为用胰岛素治疗。哺乳:缺乏格列齐特及其代谢物进入母乳的资料。考虑到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性,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格列齐特。不排除对新生儿和婴幼儿造成风险。生育力: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育力或生殖能力无影响(参见【药理毒理】)。
有下述情况的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已知对格列齐特或其中某一种赋形剂、其它磺脲类、磺胺类药物过敏:
-I 型糖尿病;-糖尿病前驱昏迷和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肾或肝功能不全:对这些病例建议应用胰岛素;-应用咪康唑治疗者(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哺乳期(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低血糖:建议本品用于能定时进餐(包括早餐)的患者,因为延迟进餐,食物不足或低碳水化合物,可使低血糖危险增加,所以定时摄食碳水化合物很重要。低血糖更可能发生于食用低热量食物,相当大量或长时间运动后,饮酒后或合并应用其他降糖药物之患者。
低血糖可发生于应用磺脲类药物后(参见【不良反应】)。有些病例可能很严重且持续很长时间。可能需要住院并且需用葡萄糖滴注持续数天。为了减少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必须小心选择病人及所用的剂量以及对患者解释清楚低血糖的情况。下列因素将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患者拒绝合作或无能力合作(特别是老年人);-营养不良,不按时进餐,忘记进餐,禁食或改变食物;-运动和摄取碳水化合物二者间不平衡;-肾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过量服用本品;-某些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降低;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不全;-与某些其它的药物合并应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肾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格列齐特的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学可能发生改变。这些患者低血糖可能持续时间长,应进行适当的处理。需向患者说明的资料:应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清楚低血糖的危险性,包括症状(参见【不良反应】),治疗以及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并告诉患者遵守饮食治疗,按时运动及监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性。血糖控制不佳:接受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血糖控制可能会受到下列情况的影响:圣约翰草(贯叶金丝桃)制剂、发热、外伤、感染、外科手术。某些情况可能需要应用胰岛素。所有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齐特,长期应用时,药效对许多病人都会减弱。这可能由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进展,或者是由于对治疗的反应减低,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性失效,应与原发性失效区分,后者指该药物在首次用药时即证明是无效者。在将患者定为继发性失效前必须考虑适当调整剂量以及监督其饮食治疗和运动。
血糖代谢紊乱:在接受喹诺酮类药物联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中,有血糖紊乱(包括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报告。所有同时服用本品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
实验室检查: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或空腹血糖水平)是评估降糖疗效较好的指标。自我监测血糖是非常有效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可导致溶血性贫血。由于格列齐特属于磺脲类药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应慎用本品,考虑选用非磺脲类药物。驾驶及操作机器的影响:
本品对驾驶和/或操作机器能力无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过在驾驶和/或操作机器时,患者应警惕低血糖症状,特别是在开始治疗时。
格列齐特是一种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因结构中含有氮杂环,因而具有不同于其它磺脲类药物的特点。格列齐特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格列齐特可恢复 2 型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作出反应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值,增加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餐后或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反应。
除了这些代谢性质外,格列齐特还有一些独特的血液生化性质。格列齐特通过两种可能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关的作用机制减少微血栓形成:1. 部分抑制血小板凝聚和粘连,并减少血小板活性标记物(β-血小板球蛋白,血栓素 B2);2. 通过增加 t-PA 活性调节血管内皮纤溶活性。
吸收
口服后,药物血浆浓度在最初的 6 个小时内进行性升高,在 6 小时至 12 小时之间达到稳态。
在中国 18 例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进口与国产制剂比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发现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个体间差异,可能与其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有关。这提示临床应个体化用药。国外资料显示个体差异小。格列齐特吸收完全。摄食并不影响其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 95%。分布容积约为 30L。每天一次格列齐特缓释片,能够维持格列齐特有效血浆浓度 24 小时。
生物转化
格列齐特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后经尿排泄:尿内原型药不到 1%。血浆内检测不到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清除
格列齐特的清除半衰期大约在 12 小时至 20 小时之间。
线性/非线性
在剂量 120 mg 范围内,用药剂量与浓度曲线下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
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临床上有意义的变化。
遗传毒性实验未见可提示对人体有害的异常反应。生殖毒性试验未见致畸性,在 25 倍人最大推荐治疗剂量下可见胎仔体重减轻。未开展致癌性试验。
网页版仅展示部分,【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等】使用微信扫一扫,在用药助手 App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