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08年7月21日|修改日期:2019年12月1日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草酸苷、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辅料为亚硫酸钠、氨水、氯化钠。
20 mL:甘草酸苷 40 mg(以甘草酸单铵纯品计 40.83 mg)、盐酸半胱氨酸 20 mg(以 C3H7NO2S·HCl 计)、甘氨酸 400 mg。
成人通常 1 日 1...登录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
(以下患者不宜给药)
1. 对本剂既往过敏史患者。 2. 醛固酮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1. 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患者用药)。
2. 一般注意事项(1)为防止休克的出现,问诊要充分。 (2)事先准备急救设施,以便发生休克时能及时抢救。 (3)给药后,需保持患者安静,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4)与含甘草制剂并用时,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症,应予注意。3. 给药时注意静脉内给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尽量以缓慢速度给药。
用酒精棉消毒安瓶切口后,再且瓶口。
4. 有报道口服甘草酸及含有甘草制剂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症。1. 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 A2(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的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 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in vitro)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 1)对 T 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 3)活化 NK 细胞作用; 4)促进胸腺外 T 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 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在 in vitro 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 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在小白鼠 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予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e 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试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1. 人体内药代动力学
(1)血中浓度正常人静脉注射本品 40 mL(含甘草酸苷 80 mg)时,血中甘草酸苷浓度在给药 10 小时后迅速下降,以后呈逐渐减少。甘草酸苷加水分解物甘草次酸在给药 6 小时出现,24 小时达高峰,48 小时后几乎完全消失。
(2)尿中排泄正常人静脉注射本品时,尿中甘草酸苷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27 小时的排泄量为给药量的 1.2%。6 小时后尿中出现甘草酸,并在 22-27 小时后达高峰值。
2.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考)分布
给小白鼠静脉注射3H-甘草酸苷,10 分钟后摘取脏器,可以见到所有的脏器都含有甘草酸苷。分布最多的脏器是:肝脏,为3H-甘草酸苷注射量的 73%,其次分布顺序为:肾、肺、心脏、肾上腺。
网页版仅展示部分,【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等】使用微信扫一扫,在用药助手 App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