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nitidine Hydrochlor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07年5月21日
本品的主要成份为盐酸雷尼替丁,化学名称:N'-甲基-N-[2[[[5-[(二甲氨基)甲基]-2-呋喃基]-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1,1-乙烯二胺盐酸盐;氯化钠。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3H22N4O3S▪HCI
分子量:350.87成人:静脉滴注,一次...登录
雷尼替丁可掩盖胃癌症状,胃溃疡出血患者用药前应确诊为良性溃疡后方可使用。
本品主要由肾排泄,有肾功能损害者须调整剂量。本品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肝功能不全者应谨慎观察使用。
出血停止后可改用口服制剂维持治疗。
偶有快速静注致心动过缓的报道,此情况通常见于有心律失常倾向因素者。对此类患者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推荐用法。
偶有报道本品会加重急性卟啉症患者的病情,患过该症者应避免使用。
实验室检查,偶有 SGOT、SGPT 和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雷尼替丁是可逆的竞争性组胺 H2受体(包括胃细胞受体)拮抗剂。不会降低血清中钙离子浓度。本品不属抗胆碱能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本品能够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氨乙吡唑、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的分泌,其中对基础胃酸分泌和氨乙吡唑刺激所致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最明显,对于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的敏感性相对较差。本品不影响胃蛋白酶的分泌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内因子的分泌,对于禁食和餐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几无影响。
本品静脉注射后,分布容积约为 1.4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15%。消除半衰期约为 2~2.5 小时,大部分以原型由肾脏排泄,少量被代谢,主要的代谢产物是雷尼替丁的 N-氧化物(N-Oxide of Ranitidine),较少量为雷尼替丁的 S-氧化物(S-Oxide of Ranitidine)及脱甲基化物,静脉给药 24 小时后从尿中回收的游离雷尼替丁及代谢产物量约为 75%。本品可透过胎盘,乳汁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肾功能不全者:本品的血浆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有临床意义的四例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为 25~35 ml/min)病人在肌注 50 mg 雷尼替丁后,平均血浆半衰期为 4.8 小时,雷尼替丁清除率为 29 ml/min,分布容积为 1.76L/kg。总体而言,这些参数随肌酐清除率成比例改变。
老年人:由于肾功能下降,在老年人中其血浆半衰期会延长并且总清除率减少,其消除半衰期为 3.1 小时。
儿童:当体重改变时,雷尼替丁的药动学参数评估在儿科病人(年龄 1 个月~16 岁)与健康成年人并无显著不同。
生殖毒性
在一项显性致死实验中,雄性大鼠一次经口给予雷尼替丁 lOOOmg/kg,给药后的 9 周内动物交配(每周二次)未受影响。
遗传毒性
在标准的细菌诱变实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中,雷尼替丁在推荐的最大试验浓度下未表现出诱变作用。
大鼠和家兔经口给予雷尼替丁(剂量达人口服用药剂量的 160 倍),对动物的生育力或胎仔未见明显影响。在目前尚无有关妊娠妇女的充分和严格控制的研究。鉴于动物生殖毒性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人体的反应,只有在确实必要时,本品才可用于妊娠妇女。
盐酸雷尼替丁可以从人乳汁中分泌,授乳妇女应慎用本品。致癌性
大鼠和小鼠终生经口给予雷尼替丁(剂量达 2000 mg/kg/天),未见致瘤或致癌作用。
网页版仅展示部分,【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等】使用微信扫一扫,在用药助手 App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