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克林霉素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 50 S 亚基的 23 S RNA 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克林霉素是抑菌剂。耐药性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主要是由细菌核糖体 23 S RNA 的特定碱基修饰引起。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间完全交叉耐药。由于结合位点重叠,林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以及链阳霉素 B 间有时可见交叉耐药;某些大环内酯耐药菌分离株中会出现大环内酯诱导的克林霉素耐药。对于对大环内酯耐药的葡萄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分离株,应采用 D-抑菌圈试验来筛选是否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抗菌活性在体外和临床感染中,克林霉素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分离菌株有活性: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化脓性链球菌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坏死梭杆菌、具核梭杆菌、厌氧消化链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以下微生物有体外数据,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以下细菌中至少 90% 以上菌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或等于克林霉素对类似属或有机体群的敏感折点。然而,克林霉素在治疗由这些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疗效尚未在充分和良好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无乳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慢性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厌氧菌:衣氏放线菌、梭形梭菌、迟缓埃格特菌、大芬戈尔德菌(消化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消化链球菌)、二路普雷沃菌、中间普雷沃菌、痤疮丙酸杆菌。药敏试验敏感性试验的解释标准、相关测试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具体信息请参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相关检验标准与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