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以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为最常见的成年发病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以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于发病3-5年后因呼吸肌麻痹死亡。患病率4/10万-6/10万,发病率1/10万-3/10万,男女之比为1。5:1,高发年龄为47-63岁。
ALS作为一种少见疾病,大多医生一生只能遇到数例患者并不意外,缺乏对该病的全面认识也是事实。临床医生一方面需要不断了解其诊断及治疗方面最新的研究结果,但阅读大量的阶段性文献并不现实,因此遵循由该领域专家撰写的相关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有3个较大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实践指南发布并用于临床,分别是1998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提出的ALS诊断标准,1999年美国神经病学学院制定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指南及2005年、2007年欧盟神经病学联盟推荐的临床实践指南。这些指南的内容基本汇聚了该病研究领域最富证据的研究结果,参与编写的作者也都是极有贡献的著名专家,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对这几个指南的理解介绍如下。
一般来讲,对ALS的规范处理包括10个方面:及早、恰当和准确的诊断;对自然病程、预后充分了解及告知患者;ALS的多学科照料;神经保护性治疗;症状治疗;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肠内营养;患者的交流;姑息治疗及临终前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