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表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对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及临床疗效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AP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对其诊断与治疗产生了影响。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版)》。AP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特征、血清胰酶浓度及CT检查表现。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常用于AP的炎症反应及坏死程度的判断。病理分型有间质水肿型胰腺炎和坏死型胰腺炎。AP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MSAP与SAP的主要区别在于器官衰竭持续时间不同,MSAP为短暂性(≤48 h),SAP为持续性(>48 h)。器官衰竭采用改良的Marshall评分来判断。病程分为3期。早期(急性期)为发病至2周,此期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器官衰竭为主要表现,此期构成第1个死亡高峰。中期(演进期)为发病2周至4周,以胰周液体积聚或坏死性液体积聚为主要表现。后期(感染期)为发病4周以后,可发生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合并感染,此期构成MSAP和SAP患者的第2个死亡高峰。局部并发症分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包裹性坏死(WON)及胰腺假性囊肿。病因治疗主要是胆道疾病的处理。MAP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行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术,MSAP和SAP患者应在后期或行坏死组织清除时一并处理。早期非手术治疗重点是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保护。MSAP和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即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部分易感人群选择性使用抗生素治疗。ACS的处理措施包括胃肠道减压及导泻、镇痛镇静、使用肌松剂及床边血滤减轻组织水肿,B超或CT引导下腹腔内与腹膜后引流减轻腹腔压力。外科治疗的指征主要是胰腺局部并发症继发感染或产生压迫症状。无菌性坏死积液无症状者无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遵循延期原则。感染性坏死可先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及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PCD)。胰腺感染性坏死的手术方式可分为PCD、内镜、微创手术(主要包括小切口手术、视频辅助手术)及开放手术(包括经腹或经腹膜后途径的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并置管引流)。胰腺感染性坏死病情复杂多样,各种手术方式可遵循个体化原则单独或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