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人数也逐年递增 [1]。与急性胸痛相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 ,AAS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和急性心肌炎等致命性高危疾病,存在临床表现不一、病情变化迅速、疾病严重程度悬殊、预后与疼痛特征不完全相关及诊疗时间依赖性强等特点。因此,早期、快速及精准的诊断治疗,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尽快识别低危人群及其他非致命性胸痛,避免不必要检查和治疗,是急性胸痛临床诊疗的核心目标 [2]。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标志物已成为急性胸痛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cTn)、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及D-二聚体等生物标志物,结合临床评估、心电图及其他检查手段在急性胸痛病因的快速甄别、危险分层、治疗决策与预后评估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