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性肝损伤是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为提高临床医师及结核病防控工作者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正确诊断和处理能力,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于2013年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2019年对该建议进行了更新,形成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年版)》,上述建议和指南的出台对规范我国ATB-DILI的诊治以及提升临床处理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全球近年来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更新现有的文献证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形成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4年版)》。本次指南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流行病学:ATB-DILI发生率全球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为9.5%~14.1%。(2)危险因素:强调减少或避免其他损害肝脏药物的合并应用,中药的合并应用需评估获益与风险。(3)发生机制:可分为固有型、特异质型和间接型。ATB-DILI的发生与多种机制相关。(4)ATB-DILI的诊断:提出肝脏生化诊断阈值标准仅适用于急性DILI的诊断,不适用于慢性和特殊表型DILI的诊断。伴基础肝病患者,当转氨酶较基线水平升高1倍或肝脏生化指标显著恶化无法用基础肝病解释时,应怀疑DILI的可能性。在RUCAM量表的应用基础上,建议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因果关系评估,避免误诊及漏诊。(5)ATB-DILI的严重程度分级:调整为4级。(6)保肝药物:推荐根据ATB-DILI的肝损伤类型应用保肝药物。(7)抗结核药物:环丝氨酸和利奈唑胺可在不能组成有效抗结核治疗方案时应用;对于合并基础肝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进行多学科会诊,在专业药师的参与下制定个体化方案。本指南共形成23条推荐意见,为ATB-DILI的规范诊治提供了临床证据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