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可因炎性反应受损脱落,导致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并释放活性物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这些递质可反作用于外周靶细胞引起神经源性因子升高。神经源性因子除了增加感觉纤维的反应性,还可促进乙酰胆碱、感觉神经肽 P 物质等的释放,从而增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收缩幅度。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引起气道平滑肌持续紧张、影响副交感神经分布等[11]。
神经肽 P 物质通过增加 ASMC 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引起 ASMC 收缩力增加。同时能激活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胺、白三烯、IL-6、干扰素-γ 及前列腺素 D 2 等,并具有强烈收缩支气管作用。
我国 RSV 的分子流行特征研究显示,2008 年以前,我国 RSV A 亚型以 GA 基因型流行为主,2010 年至 2013 年以 NA 1 基因型流行为主,2012 年,加拿大 Ontario 地区报道发现 RSV A 亚型在 G 蛋白第二高变区出现 72 个碱基的插入,命名为新基因型 ON 1[28]。自此,ON 1 基因型在全球出现流行[29]。2013 年以后,新基因型 ON 1 增多,逐步取代 NA 1 基因型成为我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25]。
BA 9 基因型于 2006 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自 2008 年以来在我国 15 个省市均有流行,成为 RSV B 亚型优势流行基因型[30]。2003 年,在 HVR 2 区出现 60 个核苷酸重复序列的 RSV B 亚型 BA 基因型毒株,此后 BA 基因型不断进化并产生新的基因型,到 2018 年为止,BA 已划分为 15 个基因型,但 BA 9 基因型仍是国际上 RSV B 亚型流行的优势基因型[2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