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 |
早产: | 在妊娠 37 周之前出生。根据胎龄进一步细分为超早产(<妊娠 28 周)、极早产(妊娠 28~32 周)以及中度或晚期早产(妊娠 32~37 周)。 |
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 | 出生时体重<1500 g 的婴儿。大多数 VLBW 婴儿在胎龄<30 周时出生。 |
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 | 出生体重<1000 g 的婴儿。大多数 ELBW 婴儿在胎龄<28 周时出生。 |
超低胎龄新生儿: | 出生时胎龄<28 周的婴儿。 |
校正胎龄(Post-menstrual age,PMA): | 一种计算婴儿年龄的方法,结合了出生时胎龄和出生后年龄,均以“周”计算。例如,出生于 23 周的婴儿,在出生后 9 周时的 PMA 为 32 周。 |
肺透明膜病: | 也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即在塌陷的肺泡中形成具有特征性的半透明膜,这可能是由于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和肺发育不良导致的结构不成熟。 |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 | 又称胎儿生长受限,IUGR 通常是指体重低于该胎龄婴儿的第 10 百分位数或低于该胎龄婴儿平均体重的超过两个标准差的婴儿。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 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由于穿过卵圆孔和/或动脉导管的肺外右向左分流,可引起极度的低氧血症。 |
干预措施 | |
常规机械通气: | 通过气管内导管进行气道正压通气。提供通气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时间转换压力限制通气、容量目标通气和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
吸入氧浓度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 | 参与肺泡内气体交换的氧含量百分比。辅助供氧的 FiO2 通常<0.5,以避免氧毒性。 |
高频喷射通气: | 通过气管内导管通气,通常使用与传统机械呼吸机相匹配的装置,采取主动吸气和被动呼气方式,用接近目标平均气道压的压力高速喷射。 |
高频振荡通气: | 通过气管内导管通气,通常使用装置在接近平均气道压的压力下高速通气,为主动吸气和主动呼气。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通过鼻道(使用鼻罩或面罩,而不是气管内导管)进行通气,压力持续增加,通常用厘米水柱来测量,使用混合 FiO2。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 通常为基线水平的持续压力增加,伴有间歇性高压,可同步或非同步,使用混合 FiO2。 |
吸入一氧化氮: | 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通过调节血管肌张力而逆转肺血管收缩。 |
早期(出生后前 2 周)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综合征: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伴肺外右向左分流 |
血管转换延迟 | |
轻度肺动脉高压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晚期肺动脉高压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 |
晚期(出生后数周至数月) | 持续需要高水平呼吸支持(吸入氧气分数、通气供氧),通常伴有复发性加重或紫绀发作 |
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后出现肺动脉高压,伴有持续性呼吸问题(如间歇性缺氧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急性病毒感染和其他症状 | |
慢性(出生后数月至数年) | 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持续性超声心动图异常 |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不能耐受运动 | |
年轻成人的肺动脉高压处于正常高值(“临界”),且心脏大小和结构异常 |
中央气道 | 气管软化 |
声门下狭窄,囊肿 | |
肉芽肿 | |
支气管软化 | |
支气管狭窄 | |
小气道 | 结构重塑:粘液腺增生;上皮损伤、水肿;平滑肌细胞增殖 |
支气管收缩 | |
高反应性 | |
远端气腔和脉管系统 | 肺泡化减少、血管生长 |
血管重塑、张力和反应性异常 | |
淋巴功能和结构受损 | |
其他 | 呼吸控制 |
睡眠呼吸障碍 | |
胸壁稳定性 | |
膈肌功能 |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