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可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结合后可抑制效应 T 细胞的活化,保护心肌细胞免受心肌特异性 T 细胞攻击12。α、β-肌球蛋白重链肽(myosin heavy chain,MHC),特别是肌细胞表达的同型 α-MHC,均为心肌炎的重要自身靶点13,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免疫稳态平衡的干扰可能使自身抗原暴露于免疫系统并错误地激活心肌细胞毒性 T 细胞。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紊乱可导致自身细胞毒性免疫细胞(主要为 CD3+/CD8+T 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并靶向心肌,最终导致暴发性心肌炎14。
免疫反应失调
活化的 T 细胞或裂解的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7、IL-1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α、α 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IFN-β、IFN-γ、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可直接调节细胞活性,驱动细胞凋亡并引发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化,继而释放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等级联反应进一步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造成免疫调控网络失衡,负反馈缺失,正反馈不断自我放大,形成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启动“细胞因子风暴”。
药物毒性作用
不同药物引起心肌炎的机制不同,常见的药物毒性作用机制如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ICI 以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PD-1 及其配体 PD-L1 为靶点,当 CTLA-4 和 PD-1 被共同抑制时,T 细胞激活阈值降低,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异常激活,CD3+、CD8+T 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心肌引起暴发性心肌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