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现有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将“慢性”牙周炎与“侵袭性”牙周炎合并为牙周炎,确立了三种形式的牙周炎:
(1)坏死性牙周炎;
(2)作为系统疾病表现的牙周炎;
(3)牙周炎。
2、根据累积范围,可分为:
(1)局限型牙周炎:牙周病损全口累及的牙位<30%;
(2)广泛型牙周炎:累及的牙位>30%。
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系统无法囊括个体牙周炎的其他重要方面,包括治疗的复杂程度,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以及治疗个体牙周炎所需的知识水平和临床水平。
2018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新分类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对牙周炎进行细化分期分级,该分期分级是对原本单纯描述疾病严重程度的延伸,主要分为4期(I、II、III、IV)和3级(A、B、C)[1]。
分期代表牙周炎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诊疗的复杂性,而疾病诊疗的指标包括多个因素(表1),共为4期[2]。
1、I期(初始牙周炎)
初始牙周炎是牙龈炎和牙周炎之间的边界,代表附着丧失的早期阶段。如果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年龄较小,则提示这些患者的牙周炎易感性较高,而对易感群体的早期诊断可以为早期干预和监测牙周炎的进展提供机会。针对I期牙周炎的浅层病变,可以通过加强口腔卫生指导、辅助清洁工具的使用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牙周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清除菌斑、消除炎症、控制疾病进展的效果,同时也可大大降低国家和患者个人因复杂治疗所带来的经济成本。临床上通过牙周探诊对于早期附着丧失进行评估通常不够准确,所以今后或需引入唾液生物标志物和/或新成像技术以助于I期牙周炎的早期检测。
2、II期(中度牙周炎)
中度牙周炎提示牙周炎诊断明确,通过详细的临床牙周检查确定了牙周炎对牙齿造成的特征性损伤。此阶段,管理仍然相对简单,在标准的治疗原则下,认真严格地执行个人口腔护理以及专业地去除菌斑、控制炎症可有效阻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仔细评估II期患者对标准治疗原则的反应至关重要,同时对病例进行分级,可以指导临床复查、复治频率以及监测强度。
3、III期(具有潜在额外失牙风险的重度牙周炎)
III期牙周炎为存在更多牙齿丧失可能性的重度牙周炎。此阶段,疾病已经对牙周附着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损害,并且在没有进一步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牙齿脱落。该阶段的特征是存在深部的牙周病变,延伸至牙根的中部,由于存在深部骨内缺损,根分叉区受累,牙齿脱落史以及缺牙区牙槽嵴缺损,使得治疗更加复杂,也使种植牙的植入变得困难。尽管存在牙齿脱落的可能性,但这个阶段患者仍具有较好的咀嚼功能,在修复阶段可不需要复杂的修复设计以恢复功能。
4、IV期(具有广泛牙齿缺失和具有潜在牙列缺失风险的晚期牙周炎)[3]
IV期牙周炎为牙列缺失可能的重度牙周炎。牙周炎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并且可能导致更多牙齿缺失,甚至咀嚼功能的丧失,如果没有控制疾病,可能进一步引起牙列缺失。该阶段的特征在于延伸至根尖部的牙周病变,同时伴有多颗牙齿缺失;由于继发性咬合创伤,余留牙松动明显,后牙区咬合紊乱,牙齿倾斜移位,这都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后续的修复治疗往往需要复杂的设计以恢复咀嚼功能。
分级代表了疾病进展的速度、危险因素、牙周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同时为在诊断和预后中引入生物标志物提供必要的框架[2](表2)。
1、A级(缓慢进展)
指患者在5年内无骨吸收或附着丧失,或骨吸收(%)/年龄<0.25。
2、B级(中等程度进展)
指患者5年内骨吸收或附着丧失<2 mm,或骨吸收(%)/年龄在0.25~1.0之间。
3、C级(快速进展)
指患者5年内骨吸收或附着丧失≥2 mm,或骨吸收(%)/年龄>1.0。
4、分级标准及流程
(1)直接证据
1)首先了解患者是否拥有超过5年的牙周治疗记录,如果有,则需要根据影像学牙槽骨吸收情况或临床附着丧失情况计算过去5年的牙周炎进展情况进行分级。
2)上述一标准在我国临床实际应用有较大的难度,因为患者就诊时,往往只能获得就诊当时的骨吸收或附着丧失情况,而不能得到5年的变化过程信息。
(2)间接证据
1)如果没有超过5年的牙周治疗记录,只能通过间接证据,附着丧失最重位点的骨丧失/年龄初步确定。骨丧失/年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骨丧失/年龄=骨年丧龄失%[1,4]。
2)例如:取患者牙周疾病进展最快最重的一个牙位,影像学上测量这颗患牙的牙槽骨吸收情况,吸收达到根长的1/2,即50%,如该患者的年龄正好50岁,这个比值就是1,即B级,如果患者的年龄是25岁,那么这个比值就是2,即C级。
(3)主观标准
疾病表型这一相对主观的标准,通过菌斑数量与牙周破坏程度的比值来描述患者的牙周病易感性,同时还引入了危险因素吸烟以及糖尿病控制情况对牙周炎的分级进行调整:
1)如果患者吸烟≤10支/d,则可由A级调整为B级;
2)如果患者吸烟>10支/d,则可由A级或者B级调整为C级;
3)如果患者有糖尿病,且HbA1c<7.0%,则由A级调整为B级;
4)如果患者有糖尿病,HbA1c>7.0%,则由A级或者B级调整为C级(图1)。
(4)其他
新分类的分期分级系统还增加了牙周生物学的内容,它包括了牙周炎对于全身系统的影响[5]以及生物标志物,这两部分内容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据加以完善。
1、有助于临床医生针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评估。
2、将牙周炎造成的牙齿缺失纳入到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定义系统中,有效解决原本重度牙周炎在拔除了最严重位点的牙齿后,牙周炎严重程度会降低的困惑。
3、该系统可以更好地定义疾病表型以及更深入地理解导致疾病表型差异的机制。而对机制的深刻认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增强临床医生处理疑难病例的能力,并可能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法,加强对牙周炎的预防和控制。
4、牙周炎的分级系统可以提示未来牙周炎进展的风险并评价患者对标准牙周治疗的反应,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牙周治疗计划以及监测随访强度。
5、该分类系统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当出现疾病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牙周炎对全身因素方面影响的证据时,可以及时在这个框架内补充更新。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3-08-08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