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感冒是指急性上气道感染,常见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和咽喉痛等症状[1-2],感染通常呈自限性,多由病毒引起[1-2],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和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
可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最常见[1],有 100 多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在儿童和成人感冒中占比高达 50%。约 5% 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伴或不伴病毒同时感染[2]。常见引起儿童普通感冒的病毒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见表 1。
病毒 | 病例比例 | 主要流行月份* | 其他临床综合征 |
鼻病毒(超过 100 种血清型) | 30%-50% | 全年存在,高峰在 9 月,小高峰在 3-4 月 |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5% | 11 月-3 月 | 细支气管炎 |
流感病毒 | 5%-15% | 冬季月份,2 月达到高峰 | 流感,哮吼,肺炎 |
副流感病毒 | 5% | 9 月-1 月,10 月和 11 月达到高峰 | 哮吼 |
腺病毒 | <5% | 9 月-5 月 | 咽结膜热 |
肠道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 | <5% | 全年存在,夏季达到高峰 | 无菌性脑膜炎(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 A 型)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 未知 | 全年存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
普通感冒冠状病毒 | 10%-15% | 11 月-2 月 | 肺炎,哮吼 |
人偏肺病毒 | 未知 | 晚冬和早春 | 肺炎,支气管炎 |
1、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儿
有研究基于 197 名未经过选择的小于 1 岁婴儿的前瞻性队列,112 名婴儿出现首次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咳嗽,其中 39 名同时有喘息,88 名(79%)呼吸道感染婴儿分离出 ≥ 1 种呼吸道病毒,包括:鼻病毒(23%)、冠状病毒(18%)、副流感病毒(17%)、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16%)、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13%)、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5%)6 种[7] 。
2、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学龄前儿童
基于对澳大利亚 234 名学龄前儿童的一项为期 12 个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 730 例急性症状性呼吸道疾病,543 例患者(74%)进行了鼻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确定的病毒流行率:50% 小核糖核酸病毒、8% 腺病毒、7.3% 呼吸道合胞病毒、6% 偏肺病毒、6% 副流感病毒、4.4% 甲型流感病毒、3.3% 人类冠状病毒 NL63。还包括 2008 年至 2010 年在亚洲、欧洲和美国报告的,与影响所有年龄段患者人类肠道病毒 68(human enterovirus 68,HEV68)相关的呼吸道疾病集群[7]。
3、2-24 个月龄儿童频繁复发与不太频发呼吸道感染
频繁复发与不太频发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似乎是相似的。频繁复发的呼吸道感染定义为 2 年内≥ 9 次上呼吸道感染和/或 ≥ 4 次急性中耳炎发作。
对 329 名 2-24 个月的儿童进行为期 2 年的随访,并在上呼吸道感染期间使用鼻咽抽吸物进行评估,在急性中耳炎发作期间行鼓膜切开术。其中 78 名儿童(24%)经常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42 名儿童(13%)没有呼吸道感染。1358 例上呼吸道感染中 787 例(58%)≥ 1 种病毒呈阳性,比较频繁复发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与没有频繁复发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频繁复发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病毒感染显著增加(OR 1.58,95% CI 1.27-1.96),其他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 3 和腺病毒)的比例在两组中相似[7]。
1、上幼儿园[2]。
2、环境烟雾暴露
(1)生物质燃料暴露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相关[8]。
(2)母亲吸烟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增加相关
1、受累部位
病毒感染可累及鼻腔、鼻窦、咽、喉[2]。
2、病毒发病机理
每种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机制可能不同。
(1)鼻病毒感染
1)感染部位
最初沉积于鼻前粘膜或眼睛,传播到鼻咽后部时,病毒会进入腺样体组织区域的上皮细胞并开始复制。
2)病程
鼻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可短至 10-12 小时,病毒脱落(推测为传染性)在 2 天内达到高峰。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的病毒脱落时间可延长。
①在对 17 名学生志愿者用滴鼻剂进行病毒攻击并隔离 5 天的分析中(11 名学生给予病毒感染,6 名给予对照溶液)。
②检测到病毒脱落的中位时间为 11.3 小时,攻毒后 48 小时达到最大病毒滴度。
③11 名受感染志愿者中,有 9 名在 16 小时后出现感冒症状,并在第 2 天达到高峰,第 5 天症状消失[9]。
(2)流感病毒感染
主要在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复制,而不是鼻咽部。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 1-7 天[3]。
(3)腺病毒感染
和流感病毒可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而鼻病毒感染期间似乎未见上皮细胞破坏。
1、URI 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可从 2 岁以下儿童的约 6 次/年降至成人的约 2-3 次/年[2]。
2、在对挪威 3853 名 4-5 岁儿童进行评估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上个月,58.3% 患过普通感冒,16.4% 患过鼻炎,上一年,47.7% 患过 1 次以上的普通感冒,3.2% 每周或每月患鼻炎[10]。
3、初级保健就诊的 URI 诊断率
(1)2008-2013 年新西兰儿童初级保健诊断 URI 情况。通过电子病历审查,对 36 个初级保健诊所 268919 人年期间共 77467 名小于 18 岁的儿童(687136 次咨询)进行呼吸系统疾病评估。
1)20% 的新西兰儿童在初级保健就诊时诊断 URI。
2)21% 咨询上呼吸道感染(509/1000 人年)。
3)其他咨询有中耳炎(12.2%)、喘息相关性疾病(9.7%)、咽喉感染(7.4%)、下呼吸道疾病(4.4%)、其他呼吸道相关疾病(1.5%)[11]。
(2)在 2007 年美国所有年龄段的门诊患者中,URI 是第三种最常见的主要诊断。根据国家门诊医疗调查,抽样调查 1568 名医生完成的 32778 份患者就诊表[12]。
(3)在 54 名荷兰家庭医生 10 年内接待的 267897 名患者(包括所有年龄组)中进行的研究发现,33% 的咳嗽患者特异性诊断为 URI;标准化发病率为 9.7 例/100 患者年[13]。
4、传播方式
临床相关病毒可在干燥无生命表面上持续存在,报道称鼻病毒可存活 2 小时至 7 天,报道称冠状病毒可存活 3 小时[14]。手动接触感染者含病毒的分泌物后自动接种,或通过含病毒的气溶胶分泌物自动接种[2]。
1、鼻咽部变化
鼻病毒感染时,鼻粘膜血管舒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与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可引起流涕和鼻塞[15]。大气道感染或咽后引流刺激可引起咳嗽[15]。
2、继发性改变
与普通感冒相关的鼻窦炎症和阻塞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导致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15]。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2-08-16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