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或仅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尿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称为血尿。根据血尿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无症状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1、无症状镜下血尿是在收集方法恰当的新鲜尿液标本中,每个高倍镜视野下至少有 3 个红细胞[1]。此时若出血量少,患者尿色正常。
2、当每升尿液中含有 1 ml 以上血液,尿色就会明显变红,称为肉眼血尿[2],每个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数多为 50 个以上[3]。肉眼血尿的颜色因出血量多少和尿酸碱度的不同而有差异。98% 的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2% 的血尿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见表 1-3
1、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lgA 肾病、遗传性肾炎和薄基底膜肾病;
2、各种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多埏肾、 管异常包括肾静脉受到挤压如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 、尿路憩室、息肉和先天性畸形等。1、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流行性出热、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和丝虫病等;
2、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和血友病等;
3、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引起肾损害时;
4、血管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进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和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5、尿路邻近器官疾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急性盆腔炎或脓 ,宫颈癌,输卵管炎,阴道炎,急性阑尾炎,直肠和结肠癌等;
6、化学物品或药品对尿路的损害如磺胺药 啋美辛、甘露醇、采 铅、锅等重金属对肾小管的损害;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抗凝剂如肝素过量也可出现血尿;
7、功能性血尿平时运动量小的健康人,突然加大运动量可出现运动性血尿。
非持续性或暂时性肉眼血尿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运动相关 |
持续性肉眼血尿 恶性 -膀胱癌 -肾癌 -前列腺癌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良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结石 -感染,如尿道炎或前列腺炎 -创伤 -尿道狭窄 -炎症,如肾小球肾炎或 IgA 肾病 |
来源 | 原因 | 疾病 |
创伤 | 肾损伤(挫伤、血肿、裂伤、破裂) | |
肾小球性 | ||
肾小球肾炎 | IgA 肾病膜增生性/或系膜增生性肾病综合征链球菌感染后(其他感染后肾炎)快速进展性/肾病性 | |
家族性 | 阿尔伯特综合征法布瑞氏症甲髌综合征薄基膜病 | |
全身/自身免疫 | 古德帕斯彻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
血管炎 | 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动脉外膜炎韦格纳肉芽肿病 | |
非肾小球性 | ||
家族性 | 多囊肾病髓质海绵肾 | |
感染性 | 肾盂肾炎结核病/血吸虫病 | |
肿瘤 | 肾母细胞瘤(儿科)泌尿生殖系统(肾癌) |
来源 | 原因 | 疾病 |
肾后性 | 创伤 | 尿道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前列腺损伤 |
梗阻 | 肾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后尿道瓣膜症/狭窄反流性肾病异物/Foley 导管 | |
感染性 | 膀胱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尿道炎 | |
血液学 | 凝血障碍 | 遗传性或获得性镰状细胞血红蛋白病 |
血管性 | 血管 | 动静脉畸形肾动脉(栓子、血栓、梗塞、夹层、动脉瘤、恶性高血压)肾静脉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输尿管动脉瘘 |
1、全程血尿指排尿的全过程都是血尿。
2、初始血尿指排尿开始时为血尿,以后尿血色逐渐变淡或消失。3、终末血尿指排尿终末时才出现血尿。1、在随机筛查中,高达 18% 的正常人有某种形式的血尿[4][5-6]。在无症状患者中镜下血尿的患病率因年龄而异,在 2%-21% 之间[4][7-11]
2、据报告,镜下血尿的患病率差异很大,从筛查时的一小部分患者到一些泌尿科诊所 40% 以上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对患者及其体征和症状的转诊偏倚[12-14]。
3、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指南指出,患病率为 2.1-31.4%[14]。4、根据全球癌症发病率数据登记 GLOBOCAN,在世界范围内,男性肾癌年发病率估计为每 10 万人 6.0 例,女性为每 10 万人 3.1 例,男性膀胱癌年发病率估计为每 10 万人 9.0 例,女性为每 10 万人 2.2 例[15],2020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也发现了这一结果[16]。
5、在一项涉及 3556 名可见或镜下血尿成人患者(59% 为男性,平均年龄 65.7 岁)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DETECT1 中,该队列中 10% 患有癌症,主要是膀胱癌(占所有评估患者的 8.0%);癌症在可见血尿患者中更为常见[17]。肾实质癌占 1.0%,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占 0.7%,前列腺癌占 0.3%。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3-02-06
2. 万学红,陈红 . 临床诊断学[M].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