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性心动过缓的病理生理学取决于其潜在病因1。窦性心动过缓通常在健康个体中偶然发现,尤其是在年轻人、运动员或睡眠中2。其他引起心动缓动的原因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有关。2、生理性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导致的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中。病理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下壁心肌梗塞、毒物或环境暴露、电解质紊乱、感染、睡眠呼吸暂停、药物作用、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颅内压升高。3、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能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3,该综合征涉及窦房结产生或向心房传递动作电位的功能障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多种疾病和病理过程,这些过程被归属于一种定义不明确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SA)阻滞、颈动脉超敏、交替发作的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以及与上述表现相关的脑灌注不足的体征和症状。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常见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其病程难以预测。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窦房结细胞数量减少,而其他患者则证实存在抗窦房结抗体。尽管这些结果和其他发现开始使我们对这种综合征的理解更加具有针对性,但是大多数情况仍然是特发性的。(2)当窦房结无法均匀激活心房时,就会发生窦房传导阻塞。SA 阻滞可能与窦房结自身功能紊乱、窦房连接异常或在周围组织中的传导受阻有关。窦房阻滞有三种形式,分别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阻滞。(3)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诊断一度和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一度 SA 阻滞的特征在于动作电位从窦房结传导到心房的延迟。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同,这种延迟不会反映在体表心电图上。在三度或完全 SA 阻滞中,体表 ECG 与窦性停搏相同,没有 P 波。二度 SA 阻滞的特征是偶发的 P 波脱落(类似于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 QRS 波脱落),反映了窦房结无法持续向周围的心肌传递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