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roli 病又称先天性交通性海绵状肝内胆管扩张症,是一种罕见的累及肝内胆管导致其节段性扩张的遗传性疾病[1]。经典型 Caroli 病多发生于青春期,以胆管炎反复发作及无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胆道畸形,当 Caroli 病合并先天性肝脏纤维化时称为 Caroli 综合征。2、Caroli 综合征是一种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法国胃肠病学家 Jacques Caroli 博士于 1958 年首次对“非梗阻性肝内胆管囊状或梭状多灶性节段性扩张”进行描述,Caroli 病由此命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Caroli 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 Caroli 病被认为是一种与多囊肾肝病 1 基因(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1,PKHD1)相关的遗传性疾病。该基因编码纤维囊蛋白,而纤维囊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及胰腺等多个器官系统中均有表达,纤维囊蛋白通过控制细胞增殖,在肝脏和肾脏的正常发育中发挥作用。PKHD1 基因突变导致纤维囊蛋白异常,进而引起肾脏及肝脏发生纤维囊性改变,因此 Caroli 病常与 ARPKD 同时发生[2]。
一、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1)肾脏及肝脏并发症是 Caroli 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通常肾脏受累程度更重,首发表现为新生儿多囊肾。相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肝脏胆管细胞纤维囊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较低,因此肝脏并发症发病时间相对较晚。(2)Caroli 病时常因胆汁淤积而导致反复发作的细菌性胆管炎,出现腹痛、发热、寒战及黄疸等体征。(3)瘙痒也是常见的报道,它是由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