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ute Rheumatic Fever,ARF
1、急性风湿热(acute rheumatic fever,ARF)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过程,继发于未经治疗的A群链球菌喉部感染,由免疫机制介导,并受基因组成的调控。
2、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和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好发于受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al,GAS)感染却未接受治疗的年轻、易感人群。
1、病原体(化脓性链球菌)
(1)RF通常发生在A群链球菌感染之后。Rebecca Lancefield在1941年对链球菌进行了分类,她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发现了糖类并根据细胞壁多糖的类型将之分为A、B、C、F和G群。
(2)A群链球菌的特点是细胞壁内含有N-乙酰-β-D-葡糖胺和鼠李糖,该链球菌群可导致RF和RHD的发生。这些细菌含有M,T和R表面蛋白以及脂磷壁酸,这些物质参与细菌对喉部上皮细胞的黏附。(3)M蛋白是主要抗原,由大约450个从细胞壁延伸出来的氨基酸残基组成。该蛋白的N端部分高度可变,决定了其emm分型,而emm分型则是细菌抗原多样性的原因。根据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存在200种以上的emm基因型,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4)化脓性链球菌的多样性还会受到社会因素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在低收入国家化脓性链球菌多样性增加,这很可能是因为当地患者得不到治疗,进而导致细菌传播并促进其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同在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现的结果相反,人们观察到emm分型菌株在高收入国家、亚洲、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分布存在相似性[1]。有意思的是,在本研究所发现并描述的链球菌菌株中,大多数都与RF和RHD的发生有关。大多数国家最常见的菌株是emm1,占全部菌株的20%左右,相较之下,在非洲和天平洋地区占5%左右[1]。有趣的是,emm1也常常被认为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侵袭性疾病相关[2-3]。(5)近来,有人对220种M蛋白变异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含有高度相似的M蛋白的48种emm簇具有相同的结合特性和结构特征[4]。这种分类方法可为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而设计新的药物和疫苗提供重要信息。(6)与N端部分相反,C端一半的末端含有大量重复区域,表现出将近70%的高度保守性。此外,这部分是疫苗研发模型的靶区域。1、遗传相关性
(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同时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会导致组织损伤,而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既往感染则可能是造成这两种免疫应答被激活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有几种基因参与了病原体的控制和自身免疫反应的激活。
(2)RF和RHD的易感性与某些II类HLA等位基因以及几种免疫应答激活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其中被激活的免疫应答在早期针对的是化脓性链球菌,之后针对的则是自身抗原。
(3)固有免疫系统能够发现病原体介导的损伤以及其它类型的机体损伤,代表了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一些受体能够识别被称作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微生物分子和代表了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组织损伤诱导分子,这些受体在免疫细胞和体细胞中均有表达[5]。(4)大多数研究纳入的RF/RHD人群来自不同种族,在该病发展所涉及的基因方面具有代表性,图1对此进行了总结。考虑到它们在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了一定作用,故对该病易感性相关基因进行了描述。1)固有免疫
①因为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外来微生物产物的感受器,因此它们能够启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宿主防御反应。TLR-2在第753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往往会导致精氨酸为谷氨酰胺所替代。
②同对照组相比,753精氨酸/谷氨酰胺(753 arginine/glutamine,753 Arg/Gln)基因型在土耳其ARF人群中更为常见,而该基因型可能会干扰机体对化脓性链球菌的识别以及针对病原体的固有免疫应答[6]。
③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是一种急性期炎性蛋白,可以与病原体表面的多种糖类相结合,从而通过凝集素途径加强吞噬作用并促进补体级联激活[7]。已有报道指出,RF/RHD患者具有不同的启动子变异体及MBL2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后者负责编码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这些研究表明,编码产生大量MBL的等位基因A与二尖瓣狭窄的发生有关[8],而编码产生少量MBL的等位基因O与主动脉瓣反流有关[9]。④纤胶凝蛋白是一种能够与胶原凝集素细胞受体相结合的蛋白质,该蛋白也能启动补体凝集素通路。人们已在人体中发现了3种具有不同功能、序列和特异性的纤胶凝蛋白基因。纤胶凝蛋白2基因(ficolin 2,FCN2)负责编码纤胶凝蛋白-2(L-纤胶凝蛋白)蛋白,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内的-986、-602和-4位点上的多态性与该蛋白质在血清中的含量水平相关。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单体型G/G/A(-986/-602/-4)更常见于患有慢性RHD的巴西患者,并与该蛋白质水平较低相关,因此也与感染持续时间延长或反复出现链球菌感染相关[10]。
2)适应性免疫①FCGR2A基因能够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并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ARF患者中,FCGR2A基因通常用以编码精氨酸的位点(第131位密码子)具有多态性,转而产生组氨酸并编码一种与免疫复合物结合能力较低的蛋白质,从而促进炎性反应[11]。
②人们首次将发生RF和西德纳姆舞蹈病或RHD的易感性与多种II类HLA等位基因联系起来,后者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DRB1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已有研究对几种HLA-DR和/或DQ等位基因进行了描述,称其与世界各地此类疾病的发生相关(表1)。Ⅱ类HILA-DRB1等位基因 | 临床表现 | 国家 | 参考文献 |
DR1 | RF/RHD | 南非 | 35 |
RHD | 马提尼克岛 | 36 | |
SC | 巴西 | 37 | |
DR2 | RF/RHD | 美国 | 38 |
RHD | 墨西哥 | 39 | |
DR3 | RF/RHD | 印度 | 40 |
RHD | 土耳其 | 41,48 | |
DR4 | RF/RHD | 美国 | 38 |
RF/RHD | 沙特阿拉伯 | 43 | |
DR5 (DR11) | RF/RHD | 土耳其 | 41 |
DR6 | RF/RHD | 南非 | 35 |
DR7 | RF/RHD | 巴西 | 44,45 |
RHD | 埃及 | 46 | |
RF/RHD | 拉脱维亚 | 47 | |
RHD | 土耳其 | 41,48 | |
DR9 | RF/RHD | 美国 | 42 |
③简而言之,来自南非[12]和马提尼克岛[13]的RF患者以及来自巴西的西德纳姆舞蹈病患者[14]体内均存在HLA-DR1。美国[15]和墨西哥[16]的黑人体内可检测出HLA-DR2,而在北印度洋和土耳其的RF/RHD患者中则发现过DR3和DR5[17-19]。人们在美国患RHD的高加索患者[15,19]及在沙特阿拉伯患者[20]体内发现了HLA-DR4,而在南非则检测到了HLA-DR6[21],在巴西的高加索人和穆拉托人[21-22]、埃及人[23]和拉脱维亚人[24]、以及来自土耳其一些地区的患者[18,25]中检测到了DLA-DR7。人们已在高加索裔美国人中发现了DR9[19]。表1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总结。
④DQ-A和DQ-B均为HLA-DQ基因所编码,在患RHD的埃及患者和拉脱维亚患者中,HLA-DR7与某些DQ-A或DQ-B等位基因之间的相关性与多种瓣膜病变相关[23-24]。在患RHD的日本患者中,二尖瓣狭窄的易感性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HLA-DQA基因或某些与HLA-DQA和DQB1等位基因存在明显连锁不平衡的基因的控制[26]。一项在患RHD的墨西哥混血人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DLA-DR2与某些DQA和DQB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16]。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CTLA-4)是一种蛋白质,可负向调控T细胞增殖,从而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人们发现,RHD患者的CTLA4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多态性(G/G),该多态性具有抑制功能[27]。⑥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者还参与RF组织损伤的发展过程。⑦白介素(interleukin,IL)1基因簇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簇中所包含的基因可以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IL-1a和IL-1b及其抑制剂IL-1受体拮抗剂(IL-1ra)。来自ILRA基因的两种VNTR等位基因的缺失或异常表达会导致强烈的炎性反应。在患有严重心脏炎的RHD患者中,这些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存在率很低,这提示此类人群对炎症缺乏控制[28-29]。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因负责编码炎性细胞因子TNF,TNF能够促进瓣膜病变的发生。已有4项独立研究表明,TNF基因的多态性与RF和RHD之间存在相关性[30-33]。⑨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尤其是单核/巨噬细胞和包括调节性T细胞(1型调节性T细胞[type 1 regulatory T cell,Tr1]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Th1细胞在内的T细胞亚群产生[34]。多瓣膜病变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包括IL10和TGFB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某些多态性[28-29]以及RHD病损的严重程度。⑩这些基因的功能是促进抗炎症免疫应答发生,而且正如前人所述,它们可以导致发生此类疾病的易感性。2、在RF和RHD中,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生物学机制,例如免疫复合物形成、分子模拟和表位扩散。
(1)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产生是通过抗原与特异性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的,可以促进吞噬细胞清除外来抗原。
(2)分子模拟和表位扩散1)分子模拟机制的建立基础是微生物(病毒、细菌和其它病原体)和其宿主存在相似或相同抗原。这一机制使微生物得以逃脱宿主免疫应答的攻击,并在感染发生后通过交叉反应促进自身抗原的识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能够通过分子模拟识别病原体和自身抗原,其中分子模拟可通过4种不同类型的模拟方式得以实现。这些细胞能够识别:
①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②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
③不同分子(蛋白质和糖类)中的共同或相似的氨基酸序列;
④微生物或环境因子与其宿主之间的结构相似性[35]。
2)针对来自病原体、人体组织或可溶性蛋白的优势免疫表位的免疫应答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会放大免疫应答范围,被定义为表位扩散[36]。这一过程有利于几种自身抗原的识别,并能促进不同器官中的组织损伤。3)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正是由这些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3)关节炎在关节中,会有抗链球菌抗体——很可能抗A组碳水化合物、细菌细胞膜组分或M蛋白——沉积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从而引发暂时性关节炎[37]。
(4)西德纳姆舞蹈病Kirvan等人对导致发生西德纳姆舞蹈病的病原机制进行了阐述[38-39]。简而言之,这些研究者指出来自舞蹈症患者血清的抗体能够结合到神经细胞上。他们还认为神经节苷脂是能与N-乙酰-β-D-葡糖胺发生交叉反应的自身抗原,后者是主要的细胞壁链球菌抗原,他们还表示自身抗体可通过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介导信号转导,从而刺激神经细胞释放多巴胺。
(5)风湿性心脏病
1)来自RF患者的血清抗体能够同时识别链球菌糖类抗原N-乙酰-葡糖胺和心肌中的心肌球蛋白、瓣膜中的原肌球蛋白以及层粘连蛋白的特定区域[40]。这些交叉反应性抗体可结合到瓣膜的内皮和基底膜上,从而产生能够上调几种黏附分子表达的炎症信号,并促进淋巴细胞从血管中渗出进入瓣膜组织。
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是一种表达于血管内皮上的黏附分子,在抗肌球蛋白和N-乙酰-葡糖胺抗体诱导产生炎性反应后,该分子的表达就会被激活。这些分子与极晚激活抗原(very late activation antigen,VLA)-4相互作用,促进其向心脏组织中浸润,其中VLA-4是另一种表达于CD4+T淋巴细胞的黏附分子[40]。
3)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是另外一种黏附分子,近来已经证实该分子,以及整合素P-选择素和几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受到了正向调控。在趋化因子中,趋化因子CC结构域配体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chemokine(CC motif) ligand3/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α,CCL3/MIP1α)在心肌内的基因表达出现了上调,而CCL1/I-309和趋化因子CXC结构域配体9/M(chemokine(CXC motif)ligand9/M,CXCL9/M)则在RHD患者的瓣膜组织中高度表达[41]。
4)一项体外试验表明,瓣膜病损中的浸润性T细胞主要向着CXCL9/Mig梯度发生迁移,这提示了一些特定的趋化因子能够介导CD4+和CD8+T细胞向心脏中的炎症部位浸润[41]。还有一些细胞因子能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浸润。表2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
整合素 | 黏附分子 | 趋化因子受体 | 细胞因子 |
P-选择素 | VCAM | CCL3/MIP-1α | TNF* |
4/β1 | ICAM | CCL1/I-309 | INF-γ* |
VLA-4 | CXCL9/Mig | L-4,IL-10 | |
L-17,L-23 |
5)心肌球蛋白是心肌中的主要抗原。Cunningham等人[42]利用抗肌球蛋白的亲和纯化抗体鉴定出一种位于N端M5蛋白和M6蛋白上的表位,该表位由五氨基酸残基(谷氨酰胺-赖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glutamine-lysine-serine-lysine-glutamine,Gln-Lys-Ser-Lys-Gln])组成,而该氨基酸残基可与心肌球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6)人们从接受瓣膜修复术的RHD患者的瓣膜组织中提取出人类心脏病灶内T细胞,这使得人们能够在体外评估其对以下物质的反应性,包括心脏组织蛋白[43]、人类轻酶解肌球蛋白(light meromyosin,LMM)[44]链球菌M5肽以及一些源自二尖瓣的蛋白质。能够识别LMM肽的病灶内T细胞克隆的出现率为63.2%。7)百分之三十四的T细胞克隆表现出了不同类型的交叉反应性:
①肌球蛋白和瓣膜源性蛋白;
②肌球蛋白和链球菌M5肽;
③肌球蛋白、瓣膜源性蛋白和M5肽。
8)此外,已经认识到有几种LMM肽能同时表现出多种反应性模式,这些反应性模式既可发生在心脏浸润T细胞中,也可针对RF/RHD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发挥作用[45]。针对心肌球蛋白的反应性占比很高,这加强了其作为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损的主要自身抗原所发挥的作用。针对RHD患者肌球蛋白表位的T细胞反应性也可能会引发对具有结构或功能相似性的瓣膜蛋白的广泛识别。
9)发生心肌炎后,心瓣膜炎也随之发生,损伤最重的组织出现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上。N-乙酰-β-D-葡糖胺是一种在链球菌细胞壁和心脏瓣膜组织中均有表达的多糖,而层粘连蛋白是一种包绕着心脏细胞的细胞外基质α-螺旋卷曲螺旋蛋白,也见于瓣膜中,人们观察发现抗N-乙酰-β-D-葡糖胺的抗体对层粘连蛋白表现出了交叉反应性,这提示N-乙酰-β-D-葡糖胺之间的相似性可能是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原因[40]。10)波形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结构蛋白,对胶原蛋白信使RNAs发挥结合作用和保持稳定非常重要。在体外实验中,研究者通过增殖试验在RHD患者的外周血和心脏组织浸润性T细胞中均检测到了该蛋白,有人猜测该蛋白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变的靶抗原,而上述检测结果强化了这一观点[43,46]。11)近来,有人根据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对RHD患者瓣膜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其心脏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失衡,这可能是链球菌感染后出现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简而言之,有几种蛋白质表达增加,包括波形蛋白、光蛋白聚糖和载脂蛋白-A1,而胶原蛋白-VI、prolargin蛋白、触珠蛋白相关蛋白、双糖链蛋白聚糖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表达水平则降低[47]。12)还有人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对瓣膜损伤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了预测评估。在这些相互作用中,炎性细胞因子TNF以及TGF-β(具有抗炎作用)和金属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25[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25,MMP-25])的潜在作用尤其值得关注[47]。正如早期研究所阐释的那样[48],MMP-25参与基质降解,而且很可能在瓣膜损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3)表3对这里所描述的可导致RF、西德纳姆舞蹈病和RHD的主要事件进行了总结。关节炎 |
抗A组碳水化合物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化脓性链球菌细胞膜抗原 |
西德纳姆舞病 |
化脓性链球菌一一N-乙酰-β-D-葡糖胺与人神经细胞神经节苷脂发生交叉反 |
应从而诱导产生自身抗体 |
交叉反应性抗体通过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介导信号转导,从而引 |
发多巴胺的释放 |
风湿性心脏病 |
抗人类心肌球蛋白S2和LMM亚碎片的心肌炎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 |
心瓣膜炎一一瓣膜组织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 |
• 高表达:波形蛋白、光蛋白聚糖和载脂蛋白-A1 |
• 低表达:胶原蛋白Ⅵ、触珠蛋白相关蛋白、prolargin蛋白、双糖链蛋白 |
聚糖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
(6)细胞因子和炎症过程
1)在RF的发作过程及其后的RHD心脏损伤中存在炎症反应,而细胞因子是该炎症过程的另一重要参与者。
2)目前已经发现4种Th细胞亚群(Th1,Th2,Th17和Tregs)。细胞因子是一类可溶性介质,能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被抗原激活的CD4+T细胞可极化产生不同的细胞亚群。3)Th1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TNF。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过敏性免疫反应,并产生IL-4、IL-10、IL-5和IL-13。Th17细胞在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真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在自身免疫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细胞谱系由TGF-β、IL-6和IL-23诱导产生,能够分泌IL-17从而介导一类促炎反应[49]。4)Tregs是一类可以调控炎症过程和自身免疫过程的细胞亚群,该细胞亚群被鉴定为CD4+CD25+CD127-CD45RO+FoxP3+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活性[50]。5)从外周血和心脏组织病损两个方面,对细胞因子在RF和RHD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简而言之,在患ARF和活动性RHD的患者中,IL-2的生成量和CD4+CD25+细胞的数量增加,这意味着外周血中活化CD4+T细胞增多[51],而血浆中TNF水平升高[52-54]。6)在患有ARF和慢性RHD的患者的二尖瓣和心肌组织中,浸润性单核细胞的Th1/Th2细胞因子模式表明存在大量分泌IFN-γ和TNF的单核细胞。人们在心肌组织中也发现了可分泌IL-10和IL-4(调节性细胞因子)的单核细胞,然而在瓣膜组织中,仅有少量细胞分泌IL-4。生成IL-4的细胞数目较少可能是促进瓣膜性RHD病变进展的原因[55]。7)近来发现,瓣膜中存在大量的可生成IL-17和IL-23的细胞。这些细胞因子属于Th17分泌的细胞因子亚群,正如前文所述,该亚群的细胞因子经常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过程。近来,一项在土耳其进行的关于RHD的队列研究得到了与这些数据相一致的结论,该研究报道称外周血中与血清中IL-17A细胞因子水平相关的Th17细胞数量增多,而Tregs数量减少[56]。
1、发病率
(1)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和西欧的ARF发病率均明显下降。多数西方医生只看到风湿性心脏病的后遗症。如今,尽管夏威夷和美属萨摩亚继续看到大量病例,但ARF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很少见,其中许多病例是由通常与波利尼西亚人的风湿热无关的链球菌株引起的[57-58]。
(2)在来自几个国家的不同人群中,ARF的发病率为每10万名儿童中出现0.7到508例患者不等[5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8年流行病学模型及从巴西地理与统计研究所(Brazilia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Statistics,IBGE)获取的数据,巴西有将近1千万例链球性咽炎感染。而这些病例会导致3万RF新发病例,其中大约1.5万例可进展为心脏病变。造成RF发作再次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瓣膜损伤可能进一步恶化。
(3)喉部感染化脓性链球菌后是否发展成RF和RHD取决于个体的遗传背景并主要受较低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后者有利于人口聚集和细菌传播。一些低收入国家的患者得不到医治或医疗条件有限,在这些国家的贫苦地区,RF和RHD所带来的负担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60]。易感人群在被(4)GAS感染而出现咽炎后如果未经治疗,其继发RF的风险在0.3%到3%不等[59]。
虽然没能找到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是过去5-10年的数据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每10万名儿童中就有超过50人发生ARF,全世界至少有1560万人患有RHD,这是造成每年将近23.3万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在继发ARF发作时有更高的额外心脏损害风险,需要进行二级预防。
2、种族ARF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疾病,集中在贫困和拥挤地区。在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次大陆,南美某些地区,大洋洲,尤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居民中,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尽管明显存在ARF的遗传易感性[61]该疾病似乎并没有主要的种族易感性,因为它曾经在美国和欧洲很常见,并且在生活条件改善的任何地区似乎都在下降。
3、性别风湿热没有明确的性倾向,尽管某些临床表现,如二尖瓣狭窄和舞蹈病,在进入青春期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4、年龄ARF在5-15岁的儿童中最常见。它在婴儿中相对罕见,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少见。ARF发生在年轻人中,但ARF首次发作的发生率在青春期后稳步下降,在35岁以后很少见[59]成人中较低的ARF率可能代表该人群中链球菌性咽炎的风险降低。易发作引起或加剧瓣膜损害的反复发作一直持续到中年。
1、组织学发现
(1)风湿热在病理学上以心脏,关节,血管和皮下组织的结缔组织的渗出性和增生性炎性病变为特征。(2)在早期阶段,胶原纤维断裂,主要为淋巴细胞的细胞浸润和纤维蛋白样沉积,随后出现心肌阿少夫结节(一种血管周围的炎症灶,有一个中心坏死的区域,周围环绕着一个巨大的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环)发生。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类似于猫头鹰的眼睛,被称为Anichkov细胞。(3)皮下结节在组织学上类似于阿少夫结节。大脑可能显示出分散的动脉炎和瘀点性出血,这与风湿性舞蹈病的关系尚不明确。2、在具有易感基因的人群中,ARF的反复发作可导致波及关节、心脏和大脑的组织损伤。继发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自身免疫反应的效应反应是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而且该病的表型受遗传学控制并受诸如年龄和反复发作等因素的影响。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1-05-31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