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修复的缺陷可以通过影响多能细胞池的大小及降低多能细胞对骨髓损伤的反应而使再障易于产生,同时可以使基因组不稳定而导致再障发展为一种克隆性髓性疾病[17]。在多数再障出现的造血减少是细胞毒性 T 细胞介导的对 CD34+造血多能祖细胞或干细胞的免疫抑制的结果[18]。少部分病人是由于毒物、药物暴露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这些病人的发病机制也与自身免疫有关[18]。
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再障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显示辅助性 T 细胞亚群 Th 1/Th 2 分化偏移[19]、调节性 T 细胞(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调节功能不足[20-22]、Th 17[23]、树突状细胞(DC 细胞)[24]以及巨噬细胞[25]等功能异常甚至某些遗传背景都参与了再障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