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脓毒症(sepsis)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血液(或者脑脊液等无菌腔隙)能培养出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称败血症(septicemia)。根据发病时间,新生儿败血症又被分为早发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及晚发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EOS一般发病时间≤3日龄,LOS一般>3日龄[1]。
细菌感染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因,细菌谱因地区不同存在差异。
在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EOS常见的病原为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及大肠埃希菌。
国内则以肠杆菌属为主(如大肠埃希菌),但近年来GBS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李斯特菌虽然检出率不高,但其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极高。
国外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ONS)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多见于早产儿,尤其长期动脉或静脉置管者。
国内的LOS除CONS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gram negative,G-)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等多见[4-5]。
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儿是EO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风险越大。
在美国,出生体重>2500 g的新生儿EOS发病率为0.57‰;出生体重1500~2500 g的新生儿EOS发病率则为1.38‰;出生体重<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EOS发病率高达10.96‰[6]。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PROM)≥18 h
PROM常常伴随着早产,79%的EOS患儿母亲有PROM≥18 h的病史[7]。
一方面,PROM可能是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的表现;另一方面或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PROM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是胎膜完整的母体羊膜腔微生物检出率的2.3倍。
若羊膜腔内检出GBS,EOS发生的概率为20%,如伴发PROM且母体产时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EOS发生概率将上升到33%~50%[8]。
羊膜腔内感染
包括羊水、胎盘、绒毛膜感染,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绒毛膜羊膜炎。
患或不患绒毛膜羊膜炎的母亲,新生儿患EOS的概率相差4.5倍[7,9]。
绒毛膜羊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母亲发热,临床通常以母亲体温>38 ℃为基本诊断条件,且同时具备下述中的2项即可诊断:母亲白细胞计数>15×109/L;母亲心率>100次/min;胎儿心动过速(>160次/min);母亲子宫触痛,羊水浑浊或发臭[1]。
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儿
与EOS相似,早产和(或)低出生体重儿是LOS首要的危险因素。
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中LOS的发病率超过1/3,在超低出生体重儿中LOS发生率为30%~4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其发病率越高[4,10-11]。
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新生儿住院时间越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越大。
有创诊疗措施: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脐动脉或静脉置管以及肠外营养等都是LOS明确的危险因素,这些有创操作增加了细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的可能性[4,10]。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长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是LOS的高危因素[12]。
不恰当的新生儿处理:在中国部分欠发达地区,仍有一些新生儿处理不当,如不洁处理脐带、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都是LOS重要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仍然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在存活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4.5‰~9.7‰[13]。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2-01-01
2. 高楚楚, 杨祖铭, 王三南,等.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4):327-329.
3. 贾忠兰, 毕福玲, 张彩明.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