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CD)是一种常见的,由具有刺激性(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或金属离子或者可修饰蛋白质并诱导免疫反应(主要由 T 细胞反应)的小的活性化学物质(接触性过敏原)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1]。它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手部皮炎和面部皮炎最常见的类型。
引起 CD 的病因主要为各种可能的刺激物或过敏原。
1、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 CD 分类的病因
(1)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病因
1)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
存在于许多物质中:
①例如染料(图 1-2)、油、树脂、煤焦油衍生物以及用于纺织品、橡胶、化妆品和杀虫剂的化合物;
②动物、细菌、寄生虫和昆虫的产物、组织和体液;
③以及某些植物和药物(图 3-6)[2]。
2)外科植入物
①外科植入物是一种新的过敏原来源[3]。许多医学专业需要植入设备来治疗不同的疾病,例如骨科、心血管、牙科和妇科。
②然而,一些常见的外科植入物含有许多具有免疫活性的金属,包括骨科假体、钢板、针、钉子、螺栓、螺钉、固定器、心脏/血管内装置、牙科植入物和修复体以及 Essure 避孕装置。植入物释放的金属离子由免疫系统处理并引发针对植入金属合金的免疫反应。因为金属敏化的存在,镍、钴和铬仍然是导致植入失败最常见的金属。
3)与食物相关的过敏原
食物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比较少见[4]。直接接触水果、蔬菜和香料是食物引起 ACD 的最常见原因。
①水果和蔬菜相关的过敏原
水果和蔬菜中的油树脂是引起 ACD 最常见的过敏原,而漆酚则是其中引发过敏的责任成分。
a.众所周知,漆酚在美国是毒橡树和毒藤中的过敏原,而芒果汁、果皮、芒果叶或芒果茎中也含有这种过敏原。接触芒果中的漆酚最常导致口周区域的皮炎。
b.雌性银杏树的种子中也含有漆酚,摄入后可能引起口周和肛周皮炎。
②香料相关的过敏原
大约 60 种香料中有 20 种及其精油会引起 ACD[4-5]。
a.引起 ACD 最常见的食物是香料,例如大蒜、辣椒粉、丁香、牙买加胡椒、肉桂、肉豆蔻和生姜。
b.其他常见的原因是月桂叶和香草。
(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人类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刺激物[6-7]。这些刺激物可分为:
①物理因素:如摩擦、压迫、刺伤、灰尘;
②化学因素:如肥皂、清洁剂、酸、碱、金属加工液、有机溶剂、石油产品、氧化剂、还原剂、水、NaCl 和乙醇;
③生物因素:如部分植物和动物产品。
2)年龄、性别、身体部位和特异反应的存在会影响 ICD 的易感性。
(3)即刻皮肤反应的病因
即刻皮肤反应中较温和的反应主要是由化妆品、水果或蔬菜引起的。强烈的过敏原可能引起全身反应或死亡,如支气管哮喘、鼻结膜炎以及胃肠道症状。
1)接触性荨麻疹的病因
①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non-immunological contact urticaria,NICU)主要由低分子物质引发,如肉桂醛、山梨酸、苯甲酸醛、过硫酸铵、烟酸酯等。
②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immunological contact urticaria,ICU)的病因
a.由蛋白质诱导的病因,可分为四组:
Ⅰ.第 1 组,植物源性蛋白质:如水果、蔬菜、香料、植物和木材;
Ⅱ.第 2 组,动物源性蛋白质:例如,上皮细胞、肉类、各种体液、乳制品和海产品;
Ⅲ.第 3 组,谷物:例如小麦、大麦、燕麦和玉米淀粉;
Ⅳ.第 4 组,酶:例如,α-淀粉酶、葡糖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
b.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引起 ICU,可分为:
Ⅰ.防腐剂:例如三氯生、2-苯氧乙醇、甲醛;
Ⅱ.药物:例如ß-内酰胺抗生素;
Ⅲ.金属:例如铝、铬、钴、铱盐、镍、铑、铂盐;
Ⅳ.工业化学品:例如氯胺、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过硫酸盐。
2)蛋白质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蛋白质接触性皮炎在职业性皮肤病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刺激物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例如面包师、主厨、厨师、农民、屠夫、兽医、园丁和磨坊主。其病因可分为:
①经典情况下,蛋白质来源分为四大类:
a.第 1 组,水果、蔬菜、香料、植物和木材;
b.第 2 组,动物蛋白;
c.第 3 组,谷物;
d.第 4 组,酶[8]。
②其他原因包括乳胶、水解蛋白质发膜和玉米淀粉、手套粉。
(4)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1)光敏反应的来源主要是长波紫外线 A(long-wave ultra violet,UVA)(320–400 nm),也可能部分是中波紫外线 B(UVB)(290–320 nm)或可见光[9]。
2)已发现多种光毒性物质和接触性光过敏原。表 1 提供了引起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10-12]。
3)由于受地理位置(日照)、生活习惯和劳动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光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全球没有统一的光致病物质目录[13]。
①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的标准斑贴过敏原目录;
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参照国外的斑贴过敏原系列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标准目录。
4)光毒性接触性皮炎(photo toxic contact dermatitis,PTCD)的病因
①由内服光毒性物质引起的光毒性反应并不少见[9-10]。
a.Calka 等人报道了一位母亲和她的成年儿子,在摄入藜科植物后,暴露在阳光下的身体区域发生了光毒性反应[14]。
b.一名 53 岁的女性在开始食用芹菜汤(每天三碗)后 3 天出现水肿、红斑。
②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化合物的作用光谱通常为 280-430 nm,在可见光区也可发现某些染料。
③引起光毒性反应的重要药物包括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佛手柑)、8-甲氧基补骨脂素和当归素。它们存在于许多植物中,例如欧芹、芹菜、柑橘、茴香、野胡萝卜、欧洲防风草、无花果、甜柚、柠檬和芸香。
5)光过敏性接触性皮炎(photo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PACD)的病因
光过敏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防晒霜和外用药物,例如苯甲酮-3 和对氨基苯甲酸。
(5)全身性接触性皮炎(Systemic contact dermatitis,SCD)的病因
当一个人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吸入或通过皮肤或粘膜吸收的方式再次暴露于相同的致敏性接触性过敏原时,可能会发生 SCD(图 7)。其中许多过敏原可能通过全身途径重新进入人体并激活免疫系统,因此理论上存在 SCD 风险的个体总数是很大的[15]。SCD 的常见原因包括药物、金属、植物和食物,以及体内植入物(表 2)[16-18]。
1)与药物相关的 SCD 的病因
①大多数 SCD 是由药物引起的,这在抗生素研发和使用的早期阶段很常见。那时,人们不仅局部使用链霉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还有系统性用药。当一些人通过皮肤对局部药物过敏时,系统性使用抗生素可能会诱发 SCD。
②外用药物直接施用于皮肤是最常见的皮肤致敏途径,但其他一些致敏途径容易被忽视,如静脉用药时药物渗漏至表皮、职业暴露、眼药水接触皮肤、肛门栓剂、膀胱药物、耳内药物、腹腔注射或手术伤口药物。所有这些途径都可能引起过敏。
③文献报道的许多药物均可诱发 SCD,包括乙酰水杨酸、5-氨基水杨酸、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可待因、双氯芬酸、红霉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制霉菌素、青霉素、苯巴比妥、伪麻黄碱、间苯二酚、双硫仑、维生素 C、维生素 B6、新霉素、布地奈德和羟基拉米妥[19]。
2)与金属相关的 SCD 的病因
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皮肤对各种金属的暴露显著增加,金属过敏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已发现多种金属可引起 SCD,其中镍是报道最多的金属。镍暴露过敏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19%[20]。其他可能导致 SCD 的金属包括钴、铬、汞、金和锌。
①与镍相关的 SCD 的病因
a.日常每天摄入大约 150 到 500 微克的镍。在大多数情况下,食物不会诱发 SCD。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食物中镍的吸收,例如饮酒、过敏和同时服用的药物。
b.一些研究发现,镍过敏患者在接受低镍饮食后,湿疹的严重程度会有所改善。
c.此外,也有报道称,通过不锈钢静脉输液针、透析设备、植入假体和口内矫形器释放镍也可诱发全身性接触性皮炎。
②与金相关的 SCD 的病因
a.除了珠宝以外,黄金还可以通过药物摄入,并已用于牙科材料[16]。
b.金盐的静脉给药也可能会导致对金过敏的患者出现广泛的皮炎。
3)与植物和食品相关的 SCD 的病因
①在植物和食品中,菊科植物经常被用作草药和药物治疗剂,而菊科植物提取物也被添加到各种化妆品、个人卫生用品(如洗发水和肥皂)和食品中。倍半萜内酯是菊科的主要过敏原,可引起 ACD 和 SCD[21]。有报道称饮用洋甘菊茶可诱发 SCD,其中极少量的倍半萜内酯可诱发全身过敏反应。
②秘鲁香脂是诱发 SCD 的常见饮食原因,当患者摄入补充有秘鲁香脂的食物时,秘鲁香脂斑贴试验呈阳性的患者可能会发生 SCD[22]。
③山梨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牙膏引起的口周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过敏原之一。据报道,加工食品中的山梨酸可诱发 SCD,表现为水疱性湿疹[15]。
4)体内植入物
体内植入物是 SCD 的新病因。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关节、用于骨折治疗的金属钉和金属板、起搏器、金属支架、树脂和金属牙修复体、假牙、人工心脏瓣膜和疝气修复材料,这使得人体对这些物质的材料过敏的风险大为增加,并可能导致 SCD[3,15]。有学者建议疑似金属过敏的患者在植入金属假体前应进行斑贴试验评估。
(6)非湿疹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1)多形性红斑样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①与接触木材相关的病因
a.一例日本病例报告了木材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并伴有多形红斑样反应。患者从事木材加工。皮疹首先出现在他的手掌上,并在 2 周内蔓延到全身,伴有发烧、瘙痒和疼痛症状。使用患者工作场所常用的五种木材进行了斑贴试验。与桑托斯红木接触 48 小时后患者出现大水疱,对木材呈阳性反应。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每日淋浴去除过敏原后皮疹缓解[23]。
b.另一项研究表明,多形性红斑样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可能与硬木中的(R)-3,4-二甲氧基黄檀酮有关[24]。
②1,2-乙二硫醇:中国台湾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一名 22 岁女性在局部暴露于 1,2-乙二硫醇(一种化学合成品中常用的保护剂)后出现广泛(手、前臂、上臂和前额)多形性红斑样病变。病变在组织学上与多形性红斑一致,1,2-乙二硫醇的斑贴试验呈阳性[25]。
③二甲基二硫酯
a.二甲基二硫酯是生产西咪替丁的中间体。它是一种半抗原和强过敏原,具有强烈的致敏作用,可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重症患者可出现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并伴有高热、肝肾损害等症状。
b.二甲基二硫酯多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引起过敏反应。
c.个体患者对二甲基二硫酯增敏剂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26]。中国山东的一份报告发现,8 例二甲基二硫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在接触后 10 天左右出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其中 5 例患者并发表皮坏死松解症,3 例患者出现多形红斑样接触性皮炎。
④氯化钴
a.是一种过敏率很高的过敏原。
b.它主要存在于玻璃和陶瓷颜料、合金、口腔填充材料、金属医疗用品、染发剂、汗液和啤酒泡沫稳定剂中。
c.据报道,它可能引起多形性红斑样接触性皮炎和空气传播的接触性皮炎[27]。
2)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①与接触金属相关的病因
a.在口腔医学中,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过敏原是钯、镍、金和汞合金,金属过敏在口腔扁平苔藓样病变患者中非常常见[28]。对假牙中的金属化合物过敏会导致邻近口腔黏膜出现扁平苔藓病变。此外,据报道,一些扁平苔藓接触性皮炎病例在牙齿修复中使用锰替代镍[29]。
b.据报道,铜与口腔扁平苔藓有关。与镍和钴等其他常见金属不同,铜具有较低的致敏性,很少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Vergara 等人报道了一例与假牙中存在硫酸铜有关的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的病例[30]。
c.这种阳性结果的存在通常被认为具有刺激性和非特异性,并且可能与其他金属共同致敏。建议在对口腔炎患者,尤其是有假牙的患者进行评估时,将金属物品包括在内,以免延误此类口腔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②丙烯酸酯
a.丙烯酸酯过敏最常见于美容和美甲行业,其中丙烯酸酯主要存在于香水和橡胶制品中[31]。Carr 等人报道了一例由丙烯酸盐引起的指甲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32]。该患者以前患有指甲营养不良。出于美容目的,患者使用指甲油修饰指甲。治疗过程中,患者断断续续地戴上假指甲以缓解尴尬。斑贴试验显示对甲基丙烯酸 2-羟乙酯有强烈的阳性反应(+++)。患者佩戴的假指甲中存在甲基丙烯酸 2-羟乙酯导致症状没有缓解,表现为指甲出现扁平苔藓样变化。
b.口腔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患者偶尔会出现丙烯酸酯过敏。
c.丙烯酸酯包括在各种涂料、塑料、假牙、助听器、油漆、关节置换材料、玻璃替代品、丙烯酸指甲、油墨和粘合剂中。
d.丙烯酸酯聚合性不足,剩余的单体被释放出来,这会导致过敏并引发皮疹形成。Quist 等人报道了一个特殊的丙烯酸酯过敏病例[33]。患者在骨折手术后出现瘘管,因此放置的由多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组成的 g-PMMA 珠引起了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
③与食物相关的病因
食源性过敏原在全身引起广泛的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也很常见,例如镍管中的饮用水,这些潜在的敏感性有时难以避免。
④与药物相关的病因
此外,药物也可能引起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
a.Kuroda 和 Hisanaga 报告了一例由马来酸扑尔敏外用剂引起的扁平苔藓样皮疹[34]。每种成分的斑贴试验仅显示对马来酸氯苯那敏有阳性反应。这是首例与马来酸扑尔敏相关的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病例。
b.外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在日本被广泛用于非处方药,可能是一种被忽视的过敏原。
3)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lymphomatoid contact dermatitis,LCD)的病因
①可导致 LCD 的过敏原多种多样,例如橡胶化学品、染料、金属和防腐剂等。
②在病因学上,它与几种半抗原有关,例如磷倍半硫化物、金、镍、富马酸二甲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和偶氮染料等。
4)肉芽肿性接触性皮炎(granulomatous contact dermatitis,GCD)的病因
①GCD 的发病主要与各种金属有关。
a.1983 年报道了第一例与耳环中的金有关的 GCD[35]。
b.随后据报道,其他几种金属及其盐类可引起涉及各种过敏原的肉芽肿性过敏反应,例如采矿中的铍、荧光灯管和铍合金产品、疫苗中作为佐剂的铝、腋臭除臭剂中的锆盐、低过敏性提取物、止汗剂和纹身、汞、铬以及纹身中作为颜料的钴。
c.此外,据报道,镍和钯是也肉芽肿反应的原因[36],可发生在含镍的胸骨切开术缝合线中,也有因佩戴含镍耳环引起的 GCD 的报道。
②闭塞、外用卤素类固醇、念珠菌病和尿液或粪便刺激被认为是婴儿臀部肉芽肿(granuloma gluteale infantum,GGI)的促成因素[37]。
2、其他 CD 分类的病因
(1)手部皮炎的病因
大部分手部皮炎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病因难以确定,治疗难度很大。
1)手部 ICD 的病因
常见的刺激物是水、清洁剂、肥皂、有机溶剂、食物、家用清洁剂、土壤、水泥和植物[10]。
①碱性物质会导致手部 ICD,例如肥皂、洗涤剂和清洁剂。
②酸,包括碳氢化合物、石油和油类,也是手部 ICD 的常见原因。
③反复处理某些物体或材料,如织物、纸张、纸板、金属物体、方向盘和手套,可能导致摩擦性皮炎,这是 ICD 的一种亚型。
④一些溶剂会损坏皮肤屏障并导致 ICD,例如汽油。
⑤有机材料,如食物,也可能导致 ICD。
⑥此外,潮湿的工作和温暖干燥的空气也可能是刺激物[6]。
2)手部 ACD 的病因
①许多接触性过敏原可引起手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②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镍、铬、染发剂、对苯二胺和香料[10]。因戴穿孔耳环而对镍过敏的女性,在第一次电镀工作时,当手接触电镀液时,可能会很快发生 ACD。
(2)面部皮炎的病因
1)面部 ACD 的病因
①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并不少见,可由化妆品、外用药物、职业接触和一些生活用品引起。
a.染发剂过敏通常会导致上眼睑(图 8)、发际线边缘和双耳出现皮炎。
b.眼镜框经常引起颞部和眶下区域的皮炎。
c.化妆品经常导致双颊皮炎。
d.外用药物,例如痤疮药物,通常会在使用部位引起皮炎。
e.空气传播的物质,例如工业粉尘,会导致面部和颈部的接触性皮炎[38]。
②面部 ACD 最常见的原因是直接涂抹在脸上的过敏原,例如保湿霜、肥皂和化妆品,或者冲洗到脸上的过敏原,例如洗发水和护发素。此外,过敏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或面对面接触而间接转移到面部。其主要特征是使用化妆品数日或数年后发生皮炎。
2)面部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①面部刺激性皮炎也并不少见。引起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物质也会引起面部刺激性皮炎。
②常见的致病物质包括外用药物,如治疗痤疮、黄褐斑(图 9)、脂溢性皮炎、扁平疣的外用药物,以及化妆品,如面霜和肥皂。
③此外,为了美容目的在脸上涂抹植物汁或人乳引起的面部刺激性皮炎也很常见[10]。
3)面部即刻皮肤反应的病因
①涂抹于面部的植物汁,如西瓜汁,可能会导致面部接触性荨麻疹。
②空气传播的过敏原,如花粉等,也会引起季节性面部皮炎,表现为红斑、轻微脱屑、瘙痒。
4)与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作用模式相关的病因[39]
可大致按照以下四种模式分类:
①单侧面部皮炎的病因
a.指累及耳前区域、耳后区域、下颌线以及颈部外侧区域。
b.最常见的原因是洗发水或护发素的冲洗液流经这些区域。
②中央面部皮炎的病因
a.涉及面颊、鼻子、下巴和前额的区域。
b.最常见的原因是面部清洁材料、面膜或保湿霜、抗皱霜、外用药物和化妆品引起的 ACD。
③单侧面部偏向性皮炎的病因
一侧脸的保留主要是由于患者更热衷于将上述物质应用于中央面部而不是侧面。
a.单侧面部皮炎被强烈认为是异位来源的皮炎,主要从手转移至面部。
b.相关的来源包括指甲油、保湿剂和肥皂。
c.由于伴侣使用的染发剂、香水和外用药物导致的配偶接触性皮炎也可能发生在面部的一侧[39]。
④全脸皮炎的病因
全脸皮炎应考虑同时接触空气传播的接触物、洗面奶、粉底或药物。
(3)空气传播接触性皮炎(Air borne contact dermatitis,“ABCD”)的病因
1)空气刺激性皮炎的病因
本病是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叠加刺激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阳光、风、过度干燥或潮湿的空气以及物质本身的影响。引起该病的物质包括:
①挥发性物质,如酸、碱、氨、清洗剂、福尔马林、工业溶剂、无碳纸、环氧树脂等;
②粉末,如铝、金属氧化物、洗涤剂、水泥、无水硅酸钙等;
③颗粒,如锯末、羊毛、干塑料、植物颗粒和矿石颗粒[10,40]。
2)空气传播的机械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主要由玻璃纤维、石棉、谷物颗粒等纤维物质的机械摩擦引起。Chang 等人报道了一个典型的玻璃纤维接触性皮炎病例[10]。
3)空气传播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过敏原可以是灰尘、粉末、花粉、喷雾剂或其他挥发性物质,例如来自树木的挥发油、香水和药物。其中,植物源性过敏原是全球空气传播型 ACD 最常见的原因。经典的空气传播型 ACD 发生在菊科植物中,其中包含超过 3.2 万种植物。
①菊科植物暴露引起的耀斑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在严重情况下,症状可能全年持续存在。
②当悬浮在空气中的过敏原颗粒沉积在皮肤上时,就会发生空气传播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例如眼睑、颈项圈下方、前臂袖口下方或下肢。
(4)口腔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在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嘴唇和口腔每天受到来自食物、饮料、药物以及任何入口的外部物质的刺激可能是最多的。常见的刺激物是食物、药物、口腔清洁产品和牙科材料。
1)与口腔刺激性接触性皮炎(oral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OICD)相关的病因
刺激性接触性口炎(irritant contact stomatitis,ICS)和刺激性接触性唇炎(irritant contact cheilitis,ICC)的发生与患者炎症反应的刺激性、渗透性、浓度、持续时间、暴露频率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①机械因素
常见的口腔和唇部刺激物是机械因素。
a.口腔科常见假牙安装不当和补牙表面不规则。
b.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使用一次性口腔内窥镜拉扯患者的唇角时,很容易造成裂口。
c.具有 5 年以上演奏经验以及每周练习 10 小时以上的乐器演奏者更容易患上 ICC。
②化学刺激因素
a.包括某些牙膏、漱口水和浓度过高的漂白剂。
b.在牙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口腔可能会不小心接触到用于治疗牙表面的磷酸、乳酸和柠檬酸等酸蚀剂,或者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浅表黏膜刺激。
③物理因素:一些物理因素如过热的食物和饮料以及过度辛辣的调味料,也会引起刺激。
④其他影响因素
a.对于口腔卫生差的人,由于长期不清洁义齿,黏膜会不断受到表面细菌增殖的刺激[41]。
b.尼古丁口炎也发生在吸烟者身上。吸烟者频繁使用电子烟会导致唇角发炎[42-43]。
2)与口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oral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OACD)相关的病因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allergic contact stomatitis,ACS)和唇炎的过敏原多种多样,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口腔材料
a.活动义齿的支撑材料包括一种热固性基础树脂,目前在中国农村地区仍在使用。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残留程度不同,临床上个别患者会发生 ACS。
b.在橡胶手套和一些牙科工具中发现的乳胶,以及镍、钴、铂和汞等金属填充物也是常见的过敏原[44]。
②口腔清洁产品和药品
牙膏、漱口水洗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防腐剂或抗菌剂(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洗必泰、三氯生等)、调味剂(肉桂油、薄荷醇或油等)、漂白剂(二氧化硅、焦磷酸盐等)可能成为过敏原[45-47]。
③食品和化妆品
a.过敏原成分,如香料混合物、秘鲁香脂、没食子酸酯和蜂胶,存在于许多食品、调味品和口红中[48]。
b.在某些情况下,过敏性接触性唇炎(allergic contact cheilitis,ACC)也可能发生在少数接触了乐器的金属或木材的患者身上[49]。
(5)与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相关的病因
1)与剥脱性皮炎相关的病因
接触三氯乙烯和溴甲烷、雄黄、芒果、家居装饰材料、沐浴露、汞以及 valiyanarayanathailam(一种阿育吠陀按摩油)等均可能导致剥脱性皮炎[50-52]。
2)与红皮病相关的病因
金属镍、银胶菊是目前经过研究证实的可导致红皮病的刺激物[53-54]。
3、与不同病程 CD 相关的病因
(1)急性刺激性皮炎的病因
1)常见的刺激物包括酸、碱、氨、砷、硅酸钙、水泥、清洁剂、环氧树脂、福尔马林、巴豆油、锯末、银、煤油、二甲亚砜、辣椒素、乳酸、硫酸镍、重铬酸钾、纸、蒽林、视黄酸、胶带和尿布。
2)此外,空气刺激性皮炎可由灰尘和蒸汽引起,例如石灰石粉尘[55-58]。
(2)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1)主要原因是数周或数月暴露于水、清洁剂、化学溶剂、刺激性食物以及其他已知的轻度和中度刺激物。
2)常见物质有肥皂、洗涤剂、工业清洁剂、胶水、油漆、果汁、植物汁、氧化剂和还原剂、动物体液(组织)、杀虫剂、农药、水泥、石灰石、木材防腐剂、福尔马林、漂白剂以及酸和碱[59-60]。
4、其他的危险因素
(1)许多化学品的潜在刺激性与其剂量、相对分子量、电离、极化和脂溶性有关。通常有一个阈值浓度;然而,皮肤组织中刺激物的有效剂量取决于刺激物作用于皮肤的浓度、能力和持续时间[7]。不同的刺激物、浓度和暴露时间或 AD 标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61]。
1)长时间和高浓度暴露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性增强[62]。
2)与持续接触相比,间歇接触刺激物对皮肤产生的刺激反应较弱。
3)同时或持续暴露于多种刺激物的皮肤刺激反应中可能会出现叠加和协同效应[63-64]。
4)另一方面,同时或连续暴露于多种刺激物也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反应降低。例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可抑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的皮肤刺激[65]。由于同时或连续暴露于多种刺激物引起的皮肤刺激结果难以预测,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环境的影响
1)刺激物的刺激作用随着环境湿度的降低而增强,因此在多风干燥的冬季,刺激物的刺激能力增强,可出现不同的刺激症状,如瘙痒、红斑并伴有风团、脱屑等。
2)此外,刺激物在高温下可能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66]。因此,改变温度可能是预防 ICD 的重要方法之一。
3)常见的刺激物包括动物产品、化妆品、脱脂剂、清洁剂、灰尘、食物、摩擦、低湿度、金属加工液、溶剂、催泪瓦斯、外用药物、水以及潮湿的工作环境[59]。
(3)受累区域的影响
表 3 根据受累区域提供了 ICD 的常见原因[10,59]。
(4)性别年龄种族体质的影响
1)一般认为 8 岁以下的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皮肤刺激。这可能与不成熟的皮肤结构和功能有关,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2)由于不同种族皮肤在生理和病理生理上的差异,研究种族对 ICD 发生的影响已成为皮肤毒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最近使用客观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发现,黑人和高加索人的 ICD 易感性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亚洲人和高加索人之间的 ICD 易感性可能没有根本差异[67]。
3)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皮肤刺激,但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暴露程度不同造成的[68]。
4)特应性体质也被认为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一个危险因素[69]。
根据病理生理学,接触性皮炎是由特异性识别过敏原后的过敏反应或过敏原对皮肤的直接损伤(非过敏反应)引起的。
1、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对穿透皮肤的过敏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2)大多数过敏原是低分子量化学物质,一些蛋白质也可以作为过敏原。化学物质(半抗原)必须与宿主蛋白(载体)结合才能成为完整的抗原。
(3)整个过敏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
1)在最初的致敏阶段,过敏原被真皮树突状细胞识别并加工,然后呈递给 T 细胞和 B 细胞。初始 T 细胞克隆增殖为效应 T 细胞(IV 型超敏反应)。B 细胞产生过敏原特异性 IgE,它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IgE 受体结合(I 型超敏反应)。
2)在诱导期和效应期,效应 T 细胞可以通过重新暴露于致敏的过敏原而迅速被激活,大量细胞因子被 T 细胞释放出来。然后,一些炎症细胞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被吸引(IV 型超敏反应)。相同的过敏原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 IgE 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两个相邻受体的交联引发组胺、蛋白酶、肝素、前列腺素 D 2 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这一过程被称为脱粒(I 型超敏反应)。最后,这些炎症细胞和介质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70]。
(4)在接触性皮炎的亚型中,ACD、ICU、PACD、SCD 和非湿疹性接触性皮炎的机制涉及 IV 型或 I 型超敏反应。鉴于接触性皮炎也可出现大疱反应和紫癜表现,所以 II 型或 III 型超敏反应也可能与接触性皮炎的发展有关。
2、过敏原对皮肤的直接损伤(非过敏反应)
(1)与过敏反应相反,对皮肤的直接损伤主要是由先天免疫介导的,而非对异物的特异性识别。
(2)直接损伤被认为涉及多种途径,包括皮肤屏障破坏、表皮细胞损伤和先天免疫的激活。例如,反复洗手会去除角质层中的脂质,从而增加经皮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皮肤干燥和皲裂。
(3)CD、ICD、PTCD、NICU 和非湿疹性接触性皮炎亚型的接触性皮炎即为非过敏性皮肤反应。
3、其他发病机制
(1)ICD 的发病机制:ICD 是由内在(遗传)和外在(环境)因素调节的复杂反应,这两者在 ICD,尤其是手部皮炎的发病机制中都很重要。
(2)即刻皮肤反应的发病机制:这些反应可由非免疫机制或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10]。
1)接触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①NICU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NICU 不涉及免疫过程,也不需要事先致敏。例如,二甲亚砜(DMSO)既会损伤血管,使其渗漏,也会导致肥大细胞脱粒[1,71-73]。
②ICU 是一种 I 型超敏反应,由先前致敏个体的过敏原特异性 IgE 介导。过敏原穿透表皮并与肥大细胞上的 IgE 结合。然后,诱导肥大细胞脱粒以及组胺等其他物质的释放。其他介质也可能参与其中,例如前列腺素、白三烯和激肽[1,71-73]。
2)蛋白质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该反应主要被认为是由高分子量蛋白质渗入皮肤引起的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一些作者还认为蛋白质接触性皮炎是由 I 型和 IV 型超敏反应联合引起的[74]。
(3)OACD 主要是由于 I 型和 IV 型介导的超敏反应,后者多于前者,其中,I 型过敏由 IgE 介导。
接触性皮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和种族群体中。
1、在全球范围内,CD 的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异。
(1)在日本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收集了来自 170 家诊所的 67448 例病例的信息,结果显示约 3.92%(2643/677448)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患有接触性皮炎,并且其年龄分布较为均匀[75]。
(2)在中国,接触性皮炎是 0-7 岁儿童常见皮肤病的第十位,患病率为 0.5%(100/20033)[76]。
(3)根据一项在 5 个不同的欧洲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触性皮炎是欧洲第三大常见皮肤病,欧洲普通人群中 CD 的终生患病率为 15%,且患病率在 35-50 岁的人群中达到高峰。其中在芬兰,接触性荨麻疹和蛋白质接触性皮炎占所有公认的职业性皮肤病病例的 11%[77]。
2、此外,女性患 CD 的风险高于男性[78]。
3、另一方面,接触性过敏也是普通人群的常见。与接触性过敏的患病率相比,CD 患病率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皮肤病就诊的比例较低,并且将 CD 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扁平苔藓或血管性水肿。
4、食品行业工人患 ACD 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在厨师、餐饮服务商、主厨和生产工人中。而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易患人群包括屠夫、清洁工、厨师、建筑工人、牙医、渔民、理发师、修理工、园艺师、护士和印刷工[79]。
5、光接触性皮炎(Photo contact dermatitis,PCD)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而 PCD 的发病率波动幅度较大,可能与患者的皮肤类型、地理位置、光照强度、标准目录范围、光斑贴试验的流行程度等密切相关[9]。由于成年男性更多地暴露于阳光和光过敏原,因此 PACD 在成年男性中更为常见。
6、与手部接触性皮炎有关的流行病学
(1)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新的刺激物和致敏物不断出现。作为接触最频繁的部位之一,手部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手部皮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终生患病率为 20%[80]。
(2)手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流行病学:在医护人员、美发师、清洁人员、厨房工人、工匠、建筑工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家庭主妇中,手套 ACD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皮炎。
1)某意大利医院在一项检查手套相关皮炎患病率的研究中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医护人员因习惯性使用手套而出现皮肤症状,近 11%的受检者的橡胶过敏原斑贴试验呈阳性。
2)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37%的人报告手部皮炎症状,其中 7%的橡胶过敏原斑贴试验呈阳性。
3)与对照组相比,食品加工行业的工人发现橡胶促进剂的 ACD 发生率明显更高。
4)在清洁行业中,10%到 28%的工人患有手部皮炎,主要的过敏原包括秋兰姆,这是一种在橡胶手套中发现的橡胶促进剂[80]。
1、CD 分类
(1)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不同的临床特征分类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表 4 显示了每个亚型的核心特征和不同的治疗策略。
1)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
又称过敏性湿疹性接触性皮炎、静脉性皮炎、接触性湿疹和工业性皮炎,是过敏个体反复接触致敏过敏原引起的 IV 型过敏性湿疹性皮肤反应。根据传播途径,又可将 ACD 分为:
①空气传播性皮炎
a.是由空气传播的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如植物、花粉、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甲醛或水性涂料中的异噻唑啉酮。它可能是过敏或刺激性的。
b.临床特征是裸露皮肤的急性或慢性湿疹样病变。
②夫妻接触性皮炎
是指通过夫妻关系接触到接触性过敏原或刺激物而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这并不罕见。据报道,与密切接触或性生活有关的反应包括毒藤皮炎、化妆品皮炎、接触性荨麻疹,甚至类过敏反应。
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又称皮肤刺激,是外界物质通过非免疫机制引起的炎症性皮肤反应。它是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类型,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自然史和临床表现。
3)即刻皮肤反应
在皮肤科的临床工作中很常见,但经常被忽视。可将其进一步分为接触性荨麻疹(contact urticaria,CU)和蛋白质接触性皮炎,其中根据潜在机制,CU 分为 NICU、ICU 和混合/未确定 CU[71],表 5 显示了 ICU 和 NICU 之间的差异。
①接触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最早由 Fisher 描述。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表现,发病率小于 0.4%[81]。
②蛋白质接触性皮炎:Hjorth 和 Roed-Petersen 于 1976 年首次描述了蛋白质接触性皮炎。它描述了一些食品处理人员在接触蛋白质物质以后手和前臂湿疹的情况[82]。
4)光接触性皮炎(PCD)
①是指皮肤与光敏材料和阳光(紫外线)或人造光接触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该反应也可以由化合物的全身吸收然后照射引起。
②PCD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两者都是光敏性的。
a.光毒性接触性皮炎(PTCD):是一种非免疫机制引起的反应,是指患者暴露于光毒性物质和中等量的紫外线照射后,会在暴露后数小时内产生光毒性。如果光能足够强并且皮肤表面存在足够量的光毒性物质,任何人都可能产生光毒性。一些常见的光毒性反应见表 6[10,83-86]。
b.光过敏性接触性皮炎(PACD)
Ⅰ.是一种免疫机制引起的反应,不如 PTCD 常见。
Ⅱ.PACD 应与光毒性反应区分开来。最有价值的鉴别方法是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光过敏的光斑贴试验结果为阳性。PACD 患者的光斑贴试验结果为阳性。因为有些光过敏原也是光毒性物质,有些光毒性物质也是光过敏原,如焦油,这往往很难区分[12]。鉴别要点见表 7。
5)全身性接触性皮炎(SCD)
可包括:
①狒狒综合征:是一种相对罕见但独特的全身接触性皮炎。
②药物性 SCD:又称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屈侧疹(Symmetrical drug-related intertriginousand flexural exanthema,SDRIFE),最常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诱发。文献报道的其他致病药物包括罗红霉素、特比萘芬、氟康唑、伐昔洛韦、羟考酮和 TNF 抑制剂[87]。
③与金属相关的 SCD
其中,Calnan 和 Marcussen[88-89]将镍皮炎分为:
a.原发性皮疹:是指在最初接触致敏部位出现的皮疹,由皮肤与镍直接接触引发;
b.继发性皮疹:是指远离直接接触部位的对称性全身皮疹,伴有手部湿疹、肢体弯曲处湿疹和眼睑湿疹处的水疱。
④与植物和食品相关的 SCD;
⑤与体内植入物相关的 SCD。
6)非湿疹性接触性皮炎
除湿疹性接触性皮炎外,还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现,俗称非湿疹性接触性皮炎。它们在接触性皮炎中起重要作用。该类型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可分为:
①多形性红斑样接触性皮炎;
②扁平苔藓样接触性皮炎:是由多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接触性过敏反应。
③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LCD):是一种假性淋巴瘤,也是一种皮肤过敏综合征,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相似。LCD 是一种罕见且可能被低估的疾病。
④肉芽肿性接触性皮炎(GCD):也包括作为尿布皮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的GGI,它被认为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刺激性皮炎。
(2)按发病部位进行分类
1)手部接触性皮炎(hand contact dermatitis,HCD)
手部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手部湿疹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HCD 也可分为 ICD、ACD 和即刻皮肤反应[90]。但在临床工作中,明确病因对于 HCD 的防治非常重要,因此首选病因学分类。
①手部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a.手部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
b.患者一般有明确的手部刺激物接触史,皮损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尽管斑贴试验可能无法识别相关的刺激性接触物质,但仍有必要进行斑贴试验以排除过敏性接触性皮炎[10,90]。
②手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手部 ACD 可能难以与手部 ICD、手部 AD 或手部角化过度性湿疹区分开来。
③手部即刻皮肤反应:接触性荨麻疹或蛋白质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是手部接触蛋白质(食物蛋白、乳胶或生物材料)后迅速出现的风团、皮肤抓痕等荨麻疹样反应,以及继而出现的抓挠和湿疹样病变,这些症状在医疗保健、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工人中均更为常见。
2)面部皮炎
是指主要发生在面部的接触性皮炎。皮肤损伤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如手和颈部,但主要发生在面部。可分为:
①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②面部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③面部即刻皮肤反应;
④面部光敏反应;
⑤季节性面部皮炎
a.这种疾病在春季比较常见,因为干燥的空气和春风会使面部皮肤脱水,进而减少面部保护。
b.它在女性中更为常见。部分病例是干燥、多风的环境和过度洗涤引起的面部刺激性皮炎,另一些病例通常为空气中的花粉引起的即刻过敏反应。
(3)其他分类
1)空气传播接触性皮炎(Air borne contact dermatitis,“ABCD”)
是一种由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飞沫、灰尘或纤维)引起的皮肤炎症[58]。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①空气刺激性皮炎:即挥发性化学物质或粉尘引起的刺激性皮炎。它在皮肤的暴露区域更常见,例如面部、眼睑和上肢。
②空气传播的机械接触性皮炎。
③空气传播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此类慢性患者应与光敏性皮炎相鉴别。相对受到保护面与光照的区域(如上眼睑、下颌下区域、耳后褶皱)通常在光皮肤病中幸免于难,所以这些区域的病变累及是有利于诊断空气传播型 ACD 的临床线索。
2)口腔接触性皮炎:可分为 OICD 和 OACD。临床上,OICD 比 OACD 更常见。
3)还包括红皮病/剥脱性皮炎。
2、CD 的分期
根据皮肤炎症反应的过程和刺激的持续时间,接触性皮炎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程。其中,慢性 ACD 与 AD 表现相似,需与 AD 区分开来[91]。
(1)急性刺激性皮炎:是指由足够量和足够强的刺激物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几乎任何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生。某些化学物质可在接触后 8 至 24 小时引起炎症,称为迟发型急性刺激性皮炎[92],难以与 ACD 鉴别,但对疑似药物进行的斑贴试验呈阴性结果。
(2)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又称累积性刺激性皮炎,是指持续 6 周以上的慢性湿疹样皮损。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2-01-01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