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是指一种继发于某些代谢过程的机体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值高于 7.45 的疾病状态。正常人体生理 pH值为 7.35-7.45。pH值低于此范围即为酸中毒,高于此范围则为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是血清中 HCO3-水平的升高[1-2]。其多发生多在其他疾病基础之上(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常为原发病所掩盖,而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因此又极易被忽略,常常由于不能及时诊断与恰当治疗而使病情迁延或加重。
表 1 总结了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病因。
低血压 |
遗传性疾病 |
Bartter 综合征 |
Gitelman 综合征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低钙血症伴高钙尿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calcemia with hypercalciuria,ADHH) |
获得性疾病 |
应用利尿剂 |
呕吐 |
高血压 |
遗传性疾病 |
Liddle 综合征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失活突变 |
获得性疾病 |
Conn 病/肾上腺分泌性腺瘤/双侧增生 |
库欣病/肾上腺肿瘤 |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 |
滥用野生甘草 |
代谢性碱中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可由多种外源性和/或内源性病理生理机制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存在的机制也同样有很多种。
通常代谢性碱中毒提示“过量”HCO3-的蓄积。过量 HCO3-的来源可为外源性、内源性或两者兼有(见表 2)。
摄入吸收或输注 NaHCO3 或 NaHCO3 前体(即醋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 远曲小管通过增加 H+分泌产生 HCO3- NaCl(或其他钠盐,如 Na2SO4 或青霉素钠)大量输送至远曲小管/集合管,使其主动重吸收 Na+ K+耗竭(将 H+转移到细胞内) 从体内丢失 HCl(呕吐/鼻胃管抽吸/富含氯化物的腹泻) |
1、外源性来源增加
为 Na+或 K+、HCO3-盐或前体盐(有机阴离子,如乳酸盐、醋酸盐或柠檬酸盐,完全氧化时可生成 HCO3-)。这些盐可被摄入/吸收或输注。
2、内源性来源增加
内源性 HCO3-的净生成需要从体内清除 H+。大量 HCO3-的两种潜在内源性来源是胃和肾脏氢离子过度丢失。
(1)胃肠道丢失氢离子
胃液呈强酸性,其 pH 大约为 1.5-3.5,氢离子的分泌由胃黏膜上的壁细胞完成,向胃腔中分泌 HCl(通过胃 H+/ K+ ATP 酶),可在 ECF 中产生等摩尔的 HCO3-。通过呕吐或胃管抽吸从体内清除的胃液 HCl,阻止了 HCl 到达小肠。因此,HCO3-不会分泌到小肠腔中,从而向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中加入了胃源性 HCO3-,并从体内清除了等量的Cl-。在胃性碱中毒发生的后期,K+/ H+的细胞内外转移也可产生额外的 HCO3-。
(2)肾脏丢失氢离子
正常情况下,肾脏排泄到尿液中的 H+(以 NH4+和/或可滴定酸的形式)可生成 HCO3-,肾脏产生的 HCO3-超过该需求,则出现“过量”的 HCO3-。这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同时存在时:近端远曲小管以外的肾小管/集合管对 Na+的大量重吸收(例如,醛固酮活增高),或者向这些部位输送的盐和容量相对较多。
(3)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HCO3-的另一个内源性来源是 K+从细胞内向 ECF 的转移。任何时候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使缓冲系统不平衡都会导致碳酸氢盐相应增加。低钾血症时,K+的外流与 H+的内流形成部分平衡,并产生 ECF HCO3-[3-4]。当 HCO3-数量固定而 ECF 容量浓缩时[5],ECFHCO3-也可增加。
3、HCO3-排泄受抑
引起肾脏排泄 HCO3-受抑的常见原因为容量不足、缺钾和(或)盐皮质激素过多等。上述原因中,最为常见的是血容量不足,此时醛固酮分泌增加,致使肾脏对钠潴留和 HCO3-重吸收增加,导致代碱持续。
4、当盐皮质激素和/或容量不足刺激远曲小管对 Na+的重吸收时,输注的吸收较差的阴离子(PO43-、SO42-、青霉素等)的 Na+盐[6-7]。
5、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持续多天后,肾脏通过潴留 HCO3-代偿呼吸性酸中毒。当采用机械通气,迅速矫正高碳酸血症后,潴留的 HCO3 不可能及时排出,因而导致代碱。
升高的碳酸氢根浓度得以维持的原因包括:肾脏碳酸氢盐过滤减少,肾脏碳酸氢盐重吸收增加和/或肾脏碳酸氢盐分泌受损,这些情况均阻止了过量的碳酸氢盐随尿液排出。否则,碳酸氢根排泄会纠正碱中毒[8-9]。导致持续性代谢性碱中毒的各种机制如表 3 所示。
近曲小管对 HCO3-的重吸收增加 细胞外液浓缩 K+耗竭 持续或间歇性生成新的 HCO3-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胃液 HCl 丢失 外源碱性物质 HCO3-滤过减少:GFR 降低/肾衰竭 |
1、肾小球滤过率正常
如果发生代谢性碱中毒且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无显著降低,快速的 HCO3-随尿排出可降低 HCO3-并恢复正常的酸碱状态。尽管 GFR 相对正常,但仍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并持续存在时,提示肾脏正以超常速率重吸收 HCO3-。
(1)近曲小管对 HCO3-的重吸收增加
大多数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存在近曲小管对 HCO3-的重吸收增加。主要刺激因素为血管内血容量或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低钾血症[10]。
(2)远曲小管对 HCO3-重吸收和生成增加
代谢性碱中毒通常也与远曲小管对 HCO3-的重吸收和生成增快相关。远曲小管对 Na+的大量输送以及远曲小管对 Na+的大量重吸收(例如,由于醛固酮水平升高)加快了远曲小管对 H+和 K+的分泌。
1)主要通过主细胞中的 ENaC 进行的远曲小管对 Na+的重吸收,产生了管腔负性电位[电位差(potential difference,PD)为=-40 mv],从而驱动细胞旁和跨细胞的阴离子(主要是Cl-)重吸收并促进 H+和 K+的分泌。
2)许多促进远曲小管对 Na+重吸收的神经激素刺激也增加了 A 型闰细胞的活性[11]。
(3)ECF 容量变化(表 4)
1)ECF 容量浓缩
如胃液丢失以及利尿剂的使用或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可导致 ECF 容量浓缩:GFR 下降并诱导肾性盐和液体潴留。继而促进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对 Na+和 HCO3-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对 Na+的重吸收可增加 H+和 K+的分泌。K+耗竭也可通过 H+ ATP 酶和 H+/ K+ ATP 酶泵增加 A 型闰细胞对 H+的分泌,并增加肾脏 NH3 的生成和排泄[12-13]。低尿液Cl-(<20 meq/L)通常表明肾脏对 ECF 容量或动脉内血容量减少的持续反应。
①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的远曲小管对 Na+和 HCO3-的输送,可增加以 KHCO3 形式排泄的 HCO3-的比例[14]。
② 低钾血症可产生 K+的细胞外流以及 H+的细胞内流,从而生成 ECF HCO3-[3-4]。由此产生的肾小管细胞的细胞内酸化可诱导 HCO3-的重吸收和生成。低钾血症还会降低 pendrin 的活性和 B 型闰细胞的密度,从而进一步限制了 HCO3-的分泌[15-16]。
2) ECF 容量增加
如原发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当醛固酮自主分泌过多以及远曲小管对盐的输送过多时,可出现远曲小管对 Na+的重吸收和对 K+和 H+的排泄水平过高。在自主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维持期,尿液电解质可反映患者的盐摄入量,尿液Cl-通常>20 meq/L。
① 低钾血症和 K+耗竭的发生,其通过 K+/ H+细胞内外转移和肾小管细胞酸化,对额外的 HCO3-的生成和肾脏 HCO3-的重吸收均有重要作用。
② 醛固酮可通过一系列与 pendrin 相关的反应增加对盐的重吸收[17]。
ECF 容量浓缩:尿氯浓度<20 meq/L 胃性碱中毒:呕吐/鼻胃管回吸 富含氯化物的腹泻(先天性氯化物腹泻) 状态/后慢性高碳酸血症(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急性纠正) 囊性纤维化伴大汗 肾小管利尿作用消失后应用噻嗪类或袢利尿剂 部分绒毛状腺瘤 ECF 容量过量:尿氯浓度>20 meq/L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单侧腺瘤/双侧增生/糖皮质激素敏感型醛固酮增多症) 严重库欣综合征(尤其是异位 ACTH) 外源性盐皮质激素 11-β(OH)类固醇脱氢酶活性降低 慢性甘草/甘珀酸钠摄入 先天性 AME 综合征(11-β HSD 2 型失活突变) 分泌肾素的肿瘤 部分类型的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1-β羟化酶缺乏 17α羟化酶缺乏 Liddle 综合征 ECF 容量浓缩:但尿氯浓度>20 meq/L(通常提示肾小管重吸收缺陷) 噻嗪类或袢利尿剂非常有效 Bartter 综合征(Henle 袢 Na 重吸收缺陷,呋塞米样病变) Gitelman 综合征(在噻嗪敏感位点存在 Na 的重吸收缺陷) 代谢性碱中毒:其他 严重缺钾 乳(钙)碱综合征 GFR 明显降低的 NaHCO3 负荷 禁食后再喂养 |
2、GFR 降低
当 GFR 显著降低时,由于 GFR 降低,HCO3-负荷无法排出。肾功能不全可导致多种综合征中的持续代谢性碱中毒,包括乳碱或钙碱综合征[18]以及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摄入碳酸氢盐或呕吐[19]。
细胞外碳酸氢盐的量大致恒定时的容量浓缩,称为浓缩性碱中毒。可分为两大类:尿氯小于 10 mEq/L 的氯反应性碱中毒(盐水反应性碱中毒)和尿氯大于 20 mEq/L 的氯抵抗性碱中毒(盐水抵抗性碱中毒)。见表 4。
1、发生机制
(1)氯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之一,体内大部分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仅有少部分(12.4%)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正常的摄入、肾脏的重吸收及排泄、细胞内外离子的转运是维持血氯正常的重要因素。低氯可以是原发性的,如摄入不足、过多丢失;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多伴有低氯血症[20]。
(2)Cl-是肾小管中惟一易与 Na+相继重吸收的阴离子,低氯血症会引起失 H+、K+而 NaHCO3 重吸收增加,导致代碱发生。这一类代碱由于没有充分可与 HCO3-交换的氯,在代碱发生后,肾髓质仍保持对 HCO3-的重吸收,故低氯又参与代碱的持续机制。
2、分类
(1)氯-反应性代谢性碱中毒
氯-反应性代碱(Chloride- responsive alkalosis)又称为盐水反应性代碱,占代碱的大多数。多见于呕吐、持续胃液引流及应用襻利尿剂后,病人常伴有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低钾和低氯。由于肾小管没有充分的能与 HCO3-交换的氯,影响肾脏排出 HCO3-的能力。
(2)氯-对抗性代碱(Chloride-resistant alkaloses)
即盐水抵抗性碱中毒,常见于全身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严重低血钾、Cushing 综合征、Bartter 综合征、碱性药物应用等所致的盐皮质激素过多。除尿氯排出增多外,常伴有细胞外液正常甚至增多,维持碱中毒的因素是盐皮质激素的直接作用和低钾等因素,这种碱中毒给予盐水没有治疗效果。
1、挥发性酸代谢
人体内主要的 pH缓冲系统是碳酸氢盐(Bicarbonate,HCO3-)/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化学平衡系统,即:H++HCO3-<-->H2CO3<-->CO2+H2O。HCO3-作为碱性物质发挥作用,CO2 作为酸性物质发挥作用。CO2 水平可通过呼吸系统的呼吸过程进行生理性调节,而 HCO3-水平可通过肾脏系统的重吸收率进行调节。HCO3-增加或CO2 减少均可使血液变得偏碱性。反之,HCO3-减少或CO2 增加均可使血液变得偏酸性。
2、非挥发性酸
非挥发性酸是由摄入食物的代谢和内源性底物的氧化产生的。典型的西欧/美式饮食每天可产生 80-100 meq 的非挥发性强酸(主要是硫酸、磷酸和盐酸)。这些酸可释放主要与 HCO3-反应生成 H2CO3 的 H+,H2CO3 可迅速脱水为CO2 和水。因此,血清 HCO3-下降,被生成的强酸的阴离子“取代”,即Cl-、SO42-、HPO42-等。
(1)酸碱平衡可通过肾脏恢复,肾脏可过滤和分泌主要与 Na+结合的酸性阴离子,然后肾小管可通过与 H+交换将 Na+重吸收,最后阴离子以可滴定酸(主要是 H2 PO4-)和 NH4+的形式与等量的 H+一起被排出。
(2)当 HCO3-从肾小管液中消失时,肾小管液的 pH值下降。尿液的 pH值最低可降至约 4.5,仅相当于 0.03 meq/L 的游离 H+,几乎全部排泄的 H+负荷都必须与尿液缓冲物相结合,即 HPO42-(滴定至 H2PO4-)代表大部分可滴定酸,NH3 与 H+结合形成 NH4+。这些缓冲的 H+电荷与尿液中的酸性阴离子如 SO42-和Cl-形成电平衡。
1、重吸收
正常个体连续数周摄入高达 1000 meq/d 的 NaHCO3,也能够有效排泄该负荷,且血清 HCO3-增幅极小[21]。肾脏必须先重吸收所有过滤的 HCO3-并回输体内,才能够分泌/排泄每日所需的酸负荷从而再生分解的 HCO3-。
(1)近曲小管重吸收作用
正常过滤的 HCO3-负荷大约有 85%-90%(4000-4500 meq/d)由近曲小管通过分泌 H+重吸收。
1)近曲小管对 Na+的重吸收大部分是通过管腔细胞膜上的 Na-H交换器 3(Na-Hexchanger 3,NHE3)进行的。这种交换由基底膜的 Na-K ATP 酶提供能量,可减少细胞内的 Na+并产生细胞内的负电荷。该过程可产生强烈的内向(管腔向细胞)的 Na+电化学梯度。
2)管腔细胞膜上的 ATP 供能的 H+泵参与一小部分(约 30%)近曲小管对 H+的分泌。每个分泌的 H+可产生一个 HCO3-分子回到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中并导致一个 HCO3-分子从管腔中消失。
(2)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作用
逃脱近曲小管重吸收的 HCO3-有 10%-15%在远曲小管/集合管中重吸收。
1)主细胞的转运
① 主要由基底膜上的产电 Na+- K+ ATP 酶泵提供能量。由此产生的低细胞内 Na+和负性细胞内电位差结合在一起,为 Na+从管腔进入这些细胞创造了一个大的梯度。
② Na+的流动主要通过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Channel,ENaC)(其由α、β和γ三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均为不同基因的产物)完成。
③ Na+离子的内流比 K+[主要通过肾外髓质钾通道(renalOuter medullary potassiumChannel,ROMK)]的外流和Cl-(主要通过细胞旁间隙)的内流之和更快。因此,Na+内流在管腔内产生负性电位差(PD 约-40 mv)。
2)闰细胞离子转运
闰细胞离子转运的描述见图 3。A 型闰细胞分泌的 H+最初与管腔内的 HCO3-反应,代表 HCO3-的重吸收。随着腔内 pH的降低,额外分泌的 H+与 HPO42-和 NH3 等缓冲液结合生成尿液可滴定酸和 NH4+,从而产生等摩尔量的全身 HCO3-。
2、再生和生成
(1)HCO3-从远曲小管/集合管中大量消失后,持续的 H+分泌可使分解的 ECF HCO3-再生。如果饮食和代谢产生 80-100 meq/d 的非挥发性酸,那么肾脏必须排泄 80-100 meq/d 的 H+。这可使得与源自非挥发性酸的 H+反应的 HCO3-再生,从而分解或“消失”。
(2)粪便中丢失的任何 HCO3-都必须重新补充。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