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脓肿可由细菌、分枝杆菌、真菌或寄生虫(原虫和蠕虫)引起。
1、在大多数患者中,脑脓肿由易感因素引起的,例如基础疾病(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史、大脑周围自然保护屏障的破坏(例如,由于手术操作、外伤、中耳乳突炎、鼻窦炎或口腔科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源(例如心内膜炎或菌血症)[1]。
2、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细菌通过持续播散进入大脑,在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中通过血行播散,其余病例的机制未明(图1)[1]。
3、感染的致病机制取决于易感条件。因接受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2]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或HIV感染[3]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这通常与结核病或非细菌性感染病因,如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HIV感染与刚地弓形虫引起的脑脓肿相关[3],但HIV感染也使患者易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4]。接受实体器官移植的患者不仅存在患奴卡氏菌脑脓肿的风险,也存在患真菌脑脓肿的风险(例如,由曲霉属或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高达90%的脑脓肿是由真菌引起的[2,5]。
4、神经外科手术或头部外伤后可能会形成脑脓肿。在这些情况下,感染通常是由皮肤定植细菌引起,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6]。由于从感染部位(例如,中耳、乳突和鼻窦)的邻近扩散而导致的脑脓肿通常由链球菌属感染引起[1],但也会发生由葡萄球菌或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脑脓肿(包括由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脑脓肿)[7]。5、细菌的血行播散与潜在的心脏疾病(例如,心内膜炎或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例如,动静脉瘘)[8],或远处感染病灶(主要是皮肤、鼻窦和牙齿)有关)[1]。在血行播散导致的脑脓肿病例中经常检出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1]。由副鼻窦或口腔感染引起的脑脓肿的致病微生物群通常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共同组成的[7]。
报告的发病率为每100,000人中有0.4至0.9例[9-10]。免疫抑制患者的发病率增加[2]。
脑脓肿的第一阶段是早期脑炎[11],这可能导致病灶坏死中心周围的血管周围炎症反应,加重周围白质的水肿。随后,病灶坏死中心进展至最大,并通过成纤维细胞的聚集和新生血管形成包膜。包膜因富含活性胶原蛋白而增厚,但炎症和水肿可以扩展至包膜范围之外。脑脓肿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如图2所示。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1-08-26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