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minant myocarditis
原因 | 内容 |
感染性因素 | |
病毒 | 腺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虫媒病毒、巨细胞病毒、登革热病毒、埃可病毒、EB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细小病毒、狂犬病毒、风疹病毒、红疹病毒、水痘病毒、痘疹病毒、黄热病毒等 |
细菌 | 布鲁菌、衣原体、霍乱弧菌、梭菌属、白喉杆菌、嗜血杆菌、军团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病奈瑟菌、鹦鹉热衣原体、沙门菌、葡萄球菌属、破伤风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土拉菌等 |
螺旋体 | 钩端螺旋体、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等 |
真菌 | 放线菌属、曲霉属、芽生菌属、念珠菌属、球孢子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病、诺卡菌属、孢子丝菌等 |
立克次体 | 贝氏柯克斯体、立克次体 |
原虫 | 锥体虫属、阿米巴原虫、克鲁斯锥虫、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 |
蠕虫 | 蛔虫、棘球蚴、丝虫、并殖吸虫、血吸虫、圆线虫、旋毛虫 |
其他 | 支原体 |
非感染性因素 | |
系统性疾病 | 乳糜泻、结缔组织病、韦格纳肉芽肿病、川崎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甲状腺毒症 |
超敏反应 | 抗生素、氯氮平、利尿剂、昆虫咬伤、锂、蛇咬伤、破伤风类毒素、美沙拉明 |
心脏毒性物质 | 酒精、蒽环类药物、砷、一氧化碳、儿茶酚胺类药物、可卡因、重金属 |
类型 | 药物名称 |
抗肿瘤药物 | 阿达木单抗、依鲁替尼、伊匹单抗、纳武单抗、曲妥珠单抗、氟尿嘧啶、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等 |
抗生素 | 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磺胺类药物、两性霉素 B 等 |
神经系统药物 | 卡马西平、氯氮平、安非他命、可卡因等 |
植物药/中药 | 藤黄果、鱼胆、蛇胆、附子等 |
其他药物 | 别嘌呤醇、咪唑硫嘌呤、异烟肼、氢氯噻嗪、螺内酯、乙酰唑胺、磺酰脲类药物、吲哚美辛、儿茶酚胺等 |
登录后 PLUS 会员 可查看完整内容
微信扫一扫
成为会员后
查看完整内容
文献评审日期:2024-02-02
1. 汪道文, 惠汝太 . 推行暴发性心肌炎处理的中国方案,挽救更多生命[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3):212‑218. DOI: 10.3760/cma.j.cn112148‑20210816‑00702.
2. Kociol RD, Cooper LT, Fang JC, et al. Recognition and Initial Management of Fulminant Myocarditi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0. 141(6): e69-e92.
感谢以下医疗从业者参与贡献
排序不分先后